太师别来无恙!朱祁镇对着也先说道,也先抬头看到几年前还是自己手下败将的朱祁镇此时已经转换身份成为了胜利者,正高高在上的看着他,这让他不禁懊悔,“几年前就应当杀了这个狗皇帝”也先暗自说道,但是此时还是小命要紧,也先赶忙说道“希望上国皇帝能够顾念昔日无条件送还的情谊,放了老夫,老夫愿意与大明永世修好,秋毫不犯”。不得不说,也先能够在草原上统领蒙古各部,还是骨气的,即使被俘,仍然保持着上位者的气度,丝毫没有低头的意思,朱祁镇看着眼前这个差点自己万劫不复的老对手,说道“我放过你,大明土木堡30万将士可不放过你,被你瓦剌掳掠的大明百姓可不会放过你,太师还是先随我到京师做客吧”。说罢,转身上马,调转马头缓缓的向猎场行营骑去。。。。。。
一路上,朱祁镇心中感慨万千,历史上可没有这么扬眉吐气的一幕,想不到自己做到了。毕竟明朝自正统土木堡之败后就再也无力对北元发动攻势了,最后就连安南也放弃,甚至可以说历史上的朱祁镇就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主要作俑者,明英宗一朝,整个仁宣之治的成果被败坏殆尽,并且由于军功勋贵集团在土木堡中被几乎连根拔起,使原来在朝中形成牵制的文官和武将集团的平衡开始倒向文官集团,使得后世皇帝不得不依赖宦官集团来对文官集团进行平衡,自正统以后,明朝就开始轮番上演宦官号称九千岁的混乱纪元。。。。。
“可是我可不是原来的朱祁镇,在这个世界,我就是玉皇大帝,我就是先知,颤抖吧我的敌人”缓缓骑马前行的朱祁镇想到这里,嘴角的弧度微微上扬,眼神突然锐利起来,一挥马鞭,啪,战马吃痛,扬蹄加速。金络青骢白玉鞍,夕阳下,残阳如血照在朱祁镇金色的盔甲上,宛如一个战神。。。。。。
大仇得报的朱祁镇,快马加鞭率先回到营中,随后一众王公大臣陆续回归,虽然有些文官因为没见过这种惨烈血腥的场面而感到不适,仍然面无血色,但是大部分的王公大臣还是面带喜色,毕竟这是一场大胜,俘获敌首的大胜仗,作为胜利方自然喜气洋洋,也先被五花大绑扔到战俘营。
当夜,朱祁镇大宴群臣,宴席上朱祁镇看着眼前的觥筹交错的,群臣拜服,心中自然是得意万分。酒过三巡,微醺的朱祁镇拿起酒杯,站了起来,台下群臣见状都安静了下来。
朕八岁时,先皇驾崩,年幼丧父,痛失护持,朕八岁奉诏登基,号正统。幸有皇祖母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扶持,皇祖母知人善任,朝中内外诸事莫不周知,三杨尽心尽力辅佐,朝政才得以清明,惜正统七年,祖母崩逝,朕未及冠,行事狅悖,亲小人,远贤臣,专宠王振,奸佞误国,致使土木堡之变。当时京师几乎落于敌手,幸内有母后及郕王安邦定国,于公坐镇朝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外有忠国公率领众将士浴血奋战,京师得以幸免;幸有皇弟及群臣斡旋搭救,朕才得以归国。念及往昔,追悔莫及,奸人误国致使我大明几乎步宋之后尘,使我兄弟离心,朕每每自省,竟觉百年后,如魂归地府,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幸而今日,我大明得遇良才,工部侍郎徐公,上知天文,下知农桑之事。学贯古今,献上神机大炮改良之术,方能取得今日大捷。说道这里,朱祁镇走到徐光启面前,喊道“赐酒”,这杯酒,敬徐公。众臣见状一同举杯,高喊“敬徐公”,徐光启毕竟是古代人,皇帝赐酒已经是荣耀之极,加上朱祁镇这一通演讲,更是热泪盈眶,举杯仰头一口干掉杯中酒。
朱祁镇,抬手示意众人停下,继续说道:
今日,大仇得报,朕心甚慰,土木堡阵亡将士得以瞑目,大明朝的声威得以壮大。今日之胜利,乃徐公之胜利,乃制造神机大炮的能工巧匠之胜利。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士大夫皆重四书五经而轻其他。自隋唐科举取士以来,重八股尤甚,今后我大明朝,能工巧匠亦可入朝为官。各级官员应当重视工匠,重视技术发展,一切以发展为前提,发展史第一要务。朱祁镇说完,全场突然安静下来,针落可闻。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儒家出身,如今皇帝明目张胆的批评汉武帝独尊儒术,他们肯定是反对的,但是如今刚刚取得大胜利,谁也不敢触霉头,于是只好保持沉默。
“陛下不可,自古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泾渭分明,工匠可入朝为官岂不是有辱斯文,为君者应当尊孔孟之道,以孝治国,岂可舍本求末,如果人人皆浸淫工匠技术,天下岂不全是投机取巧之徒”徐有贞仗着自己收到朱祁镇的信任站出来说道。朱祁镇先前对徐有贞信任有加,一是为了分化夺门之变的功臣集团,并且徐有贞确实有些才能;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培养他的骄纵之心,让他忘乎所以,果不其然,作为一个儒家弟子,在朱祁镇出言批评儒家的时候,徐有贞果然仗着自己的恩宠站出来当出头鸟,而这正落入朱祁镇的下怀。
只见朱祁镇看着徐有贞,缓缓说道,徐卿口口声声说孔孟之道乃为君者应当遵从的治天下之道。朕倒想问问,宋时尊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皇帝奉行无为而治,垂拱而治,结果如何?有宋一朝,重文抑武,先受辽国欺凌,再受后金威胁,君不见檀渊之盟,靖康之耻?难不成你想让我大明步宋之后尘?来人啊,兵部尚书徐有贞,不思进取,谗言误国,贬为广东参政。
说完,朱祁镇环视全场,大声问道“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