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言情小说 > 穿成朱祁镇,我反手缔造大明工业

第四十二章 设置市舶司,商业帝国起航

朱祁镇见到在场的大臣都闭口不言,说道“朕知道你们不服,那朕就再让你们看看另外一个物件”说罢举起手中的怀表。“此乃天时器,乃是西洋制造的计时工具,你等看看他有何神奇之处”说罢,递给了李贤。李贤站起来,战战兢兢拿过朱祁镇手中的怀表,仔细端详起来,兴许是常年看书加上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眼睛几乎都凑到怀表上去。“此天时器中居然有几根细针自己转动,越是细小的针转动越快,想来是因为小个比较灵活,可以看出此物确实灵巧,但是还是看不出来有何神异之处”李贤说道,听到李贤这么说,其他几位大臣纷纷凑上前仔细查看,看了许久王时说到“咦,最细的针转一圈以后,中间的针就转动一刻,居然有如此精巧的设计,此物真乃人力可以造出来的?莫非是上天给予”王时说完,众人居然觉得有点道理,齐齐看向朱祁镇。朱祁镇听到他们的歪理邪说,知道自己再不纠正他们,他们估计能够把这事安查到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私通造出来的产物上去,一群封建迷信的老头子,朱祁镇暗想道。朱祁镇不说啥,而是示意让其他的将军也好好观察,等到大家都看的差不多,朱祁镇站起来说道“你们都看到了天时器里有针在转动,就让朕来告诉你们,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说罢,拿过怀表还是讲解起来。

“首先大家来看,天时器上的刻度分为秒刻度、分刻度、时刻度,将表盘平放,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中正北为午时中,正南为酉时中,正东为申时中,正西为辰时中,我朝历法每日十二时辰,虽然可以用,但是不够精确,太过粗糙,虽然可以借助日晷等工具辅助确认,但是日晷等辅助计时器太过笨重,不方便携带。但是我手中的天时器将每日分为24个小时,我朝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又将每个小时精确为60分钟,每分钟分为60秒,西洋人可以将时间精确到秒,也许你们不知道秒是何意,可以这么说,秒就是咱们平时说的须臾之间。诸位试想,若是作战之时,我方的将军手里都有一个怀表,约定时间,准时同时发动进攻,岂不是效率大增,战术执行准确率就提升了,打胜仗的概率就大了对不对。诸君再想想,若果诸公手里都有怀表,如果有事相约就可以精确到分秒,省去了许多等待的时间,岂不美哉。要知道,人生不过须臾,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又比如,如果要锻造一把宝剑,需要多长时间,制造一件衣服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可以精确计算,那么就可以提前规划好时间,减少错漏,这就是精确计算时间的力量”朱祁镇一口气,又是洋洋洒洒的一堂科普课。在场的大臣就像是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陷入沉思中。“敢问陛下是如何得知此物的”礼部尚书王文问道,王文最重礼法,但是这么多天他一直不说话,知道今天终于忍不住提问起来。“三宝太监从南洋带回的书籍中有记载,可惜朕早年不慎将其烧毁了”朱祁镇当然不可能说,这东西是我上辈子的常识,只能将锅甩给三宝太监了。况且也不是什么坏事,朱祁镇想到这里,便心安理得的给三宝太监加戏了。“如此看来,西洋确实有过人之处,大明不该固步自封,应当走向海洋,拥抱全世界”徐光启说道。朱祁镇闻言,心中大悦,不愧是穿越过来的,思想就是开明,朱祁镇心语。“徐大人此言差矣,远洋舰队耗资巨大,大肆下西洋恐怕会动摇国本”户部尚书岳正说道。岳正是户部尚书,最清楚大明朝的国库每年有多少银子,他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朱祁镇就是在这里等着他呢。“岳尚书,你来说说每年国库收入折合多少银两”朱祁镇问道。“启禀圣上,国库每年收入折合白银大概2000万两左右,这其中各大藩王分去600万两,宫内用掉200万两,军队开支400万两,全国官员俸禄500万两左右,余下300万两如遇灾年,赈灾花销巨大,所剩无几。”户部记载,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每年花费白银600万两,常年下西洋,恐怕国库空虚,加上我大明朝下西洋一向是“薄来厚往,重义轻利”所以回报不值一提。朱祁镇闻言,也是皱起了眉头,这话这么多钱就是为了炫耀国力。我这便宜的太爷爷也太能败家了,朱祁镇心中腹诽。“于爱卿,你给岳尚书说说,泉州试点以来一共收了多少的商税”朱祁镇专项于谦说道。“启禀陛下,泉州试点大半年来,共收商税50万辆白银”于谦回答。“商税较以前增加几何”朱祁镇又问道。“开海以前,商税每年不过几万辆白银,开海以后近十倍增长”于谦回到。一问一答,像唱双簧似的,在场的官员心中的小算盘开始启动起来。这么一算,开海还是挺划算的,大家心里想。开海以后,官府贸易盈利如何,朱祁镇又问。“启禀圣上,今年已经赚了100万两白银”于谦回答到。

“诸位也看到了,开海可以增加税收,增加朝廷收入,诸位说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在场的王公大臣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纷纷捏着鼻子说道“如此看来,开海准许百姓经商确实国利国民”李贤说道“。李阁老所言甚合朕意,不如扩大试点,于杭州、福州、泉州、广州设置四个市舶司,同时这四地全面开海如何?”朱祁镇说道。“陛下,如此恐怕有损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和番邦的利益啊”,听到这话朱祁镇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们给我听清楚了,海外百姓早晚也是朕的子民,开海贸易不是为了损害天朝威严,而是为了造福朕的未来子民,听懂了吗”听懂掌声!朱祁镇说完。在场的众大臣:??????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