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言情小说 > 穿成朱祁镇,我反手缔造大明工业

第五十五章 帝国总承包公司设立

一个月后,经过朝臣激烈的讨论,内阁几位大臣吹胡子瞪眼好几次。朱祁镇终于力排众议,开始下旨对外城进行改造。大明朝首期棚户区改造工程就这么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下朝后,朱祁镇带着少许侍卫就到工地视察起来,为了掩人耳目朱祁镇在工地化名朱大大。工地上的工人都是一些流离失所至京城,家乡回不去,在京城又没有谋生技能的流民,听到跟着官府干活不仅有饭吃干完了还有房子住,流民的积极性非常高。首先进行的是道路的休整,朱祁镇要求道路必须能沟通时满足四辆马车通过。一开始朝中大臣对于这个计划还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在外城的官道大于内城,不符合礼制。朱祁镇当力排众议,坚持要求,毕竟以后可能有汽车这东西,道路这东西一开始就得规划好,不然以后房子建好了,你再去扩建,那不得付出一大笔拆迁费,朱祁镇可不想搞这种重复建造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把戏。

  至于前世存在的拆迁问题,在这个年代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听说官府给建造新房子,老百姓恨不得一把火把自己的破屋子拆掉。在官府集中安置的临时住宿点,众人脸上都憧憬者未来的新房子。在建造过程中,朱祁镇还特地让负责人挑选出那些有技术的泥瓦匠加以培养,按照朱祁镇的设想,等到第一批房子建成,应该第一批技术工人也同时成熟,随之而来的就是建造一所培训学校,由这些技术骨干作为老师,编写教材进行规范化培训。不出三年,大明帝国的工程技术将会有质的飞跃,只要有大批的建造工人,那在帝国的各大城市进行复制京城的经验,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另外,在临时安置点,朱祁镇还特别要求,亲自设计建造了两排颇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厕所。主要就是为了让工人们养成卫生习惯,减少疫病的发生,同时也为了以后新城区的卫生工作奠定基础。临时安置点上还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标语。“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关系健康与生命”,“城市多一分清洁,生活多一分和谐”等等标语,这阵仗就连前世的宣传人员看到了都得直呼内行。在安置点的大门,赫然贴着几个大字“禁止随地大小便,否则没收作案工具”,工地大多数都是男人,看到着标语,顿时觉得胯下凉飕飕,这个年代的人们,对于官府那是天然的惧怕,官府说的好事他们可能不信,但是官府说要对他们干点坏事,他们还真信。

  除了比较呆板的标语宣传,朱祁镇还别出心裁的利用古代更夫这个职业。让更夫们在报时的时候不仅要提醒老百姓小心火烛,还要提醒他们不许随地大小便。于是更夫的日常操作就变成了“当当当……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禁止随地大小便,被抓到者没收作案工具。当当当……,今天你拉人家门前,明天人家撒你锅里”一开始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都以为这样不文雅,特别是那些文人士子更是嗤之以鼻。茶馆里“如此污秽之言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岂不是有辱斯文”落第老秀才孔乙己说道。“秀才啊,你还别说,昨夜你喝醉酒,在李寡妇门前撒尿被我瞧见了,你怎么说”杀猪佬熊二说道。见到自己的糗事被别人点破,孔乙己涨红了脸瞪大了眼睛说道,说道“你胡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你这个穷酸秀才,前几日我还发现你偷了前村王大娘家的蔬菜,被王大娘抓着扫帚撵了半条街,你脸上的伤是不是这来的。孔乙己额头开始有细汗冒出,青筋条条绽出,说道“切菜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算偷么”接着便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之乎者也,什么君子固穷,什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众人听到哄然大笑,不多时:店内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但是随着街上的卫生条件越来越好,众人也就不再议论这些事情了。毕竟王道教化什么的,那是圣人的事情,但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伙儿都是看得见的,只要你做了好事,那就不管理通过什么方式做的。

  终于又过了半年,第一个棚户区改造试点,西直门外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完工。路过的百姓看着崭新的街道和整齐划一的房子,虽然这房子跟达官贵人住的宅院相比仍然有差距,但是对于原来只能够栖身于各种破茅草屋的流民和劳苦大众来说,已经是一等一的好房子了。流民们千恩万谢,欢天喜地的住进新房子。新房子里各种功能区分配齐全,什么厨房、卫生间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虽然卫生间是没有自来水的卫生间,但是每户人家自己挑水也足够使用。“听说了吗,西直门外原来的贫民窟被改造得面目全新,街道宽阔,看着就让人觉得舒坦”“那可不是,我听闻外面都是三层小楼,每户一层,中间有个共同的楼梯,独门独户,而且茅房就在屋里,水一冲就冲到地底下的粪池,臭味也没有还方便”“告诉大家一个内幕消息,我在朝中做事的亲戚告诉我说,皇上准备在外城建立帝国学堂,老师就是国子监出来的学子,你想啊能够进入国子监的都是人中龙凤,如果你家孩子能够在里面上学岂不是更加容易考中一功名”“如此看来,朝廷是准备大力改造外城了”“不知道外城的房子能不能买啊,如果能买我也想回家商量商量去买一套来住住,以后方便孩子不是”“外城道路笔直宽大,据说陛下还准备广招天下医者,在外成建立一所帝国百姓医馆,想想看,以后家中若是有人突发疾病,岂不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救治”在第一期建成以后京城的各个角落都在进行这样的讨论。无论是在哪个年代,人们最在乎的还是自己的利益,这外城的房子和规划这么好,很多内城的富户都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去外城购买房子。看完手中的锦衣卫密报,朱祁镇说道“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啊”。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