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江南都是富庶之地,朱祁镇带来的珍妮纺织机为江南的纺织业带来繁荣。大明朝的丝绸产量开始蹭蹭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外贸易量的的快速上涨。根据几个市舶司的数据,大明朝自开海禁一年以来,丝绸贸易翻了五倍,其他物资比如瓷器等也翻倍增长,朱祁镇再商业贸易的同时还派出了考察队,四处在东南亚各国寻找橡胶树和可以高产的作物,随着大明朝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大明朝国内的工业化之路开始初见雏形。
在福州造船厂的船坞内,李求真看着眼前的巨兽,两排十八座黑洞洞的大炮口仿佛在宣示着他是一个海上大杀器,要知道这可是帝国科学院的军械研究所和福州造船厂合作生产的第一艘战舰,舰船上面装有十八门黑洞洞的炮口,同时因为内部使用了大量的铁皮,船舱比木制的船体更加坚固,能承受更大的海上风浪。朱祁镇虽然有些理工科的知识,但是造船航海这一块他还真是个小白,但是架不住现如今生意做得飞起,朱祁镇的内帑有的是钱,光是自行车和纺织厂、钢铁厂每年的收入就有上千万两,所以朱祁镇使劲砸钱,把永乐年间那批造船世家的后人统统启用,还派人把几家造船厂的造船资料造船技术统一整理,融合成了江南造船局,主要的造船基地就在福州。“李大人,让我们一起宣布我大明朝的第一艘龙战船下海吧”“好,帝国科学院和江南造船局精诚合作方有今日的无敌战舰下水,于大人居功至伟,王大人和钟大人、李大人功不可没啊”李求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搜集网罗人才组建江南造船局于谦功不可没,而王贺伟和钟欣潼、李如麟几位则是造船世家的三维家主也是主要的技术人员。“三二一,开闸放水”随着船坞的闸口被打开,河水灌入船坞之内,随着水位的上升船台上的战船开始被水的浮力抬起来,最后战船浮在水面上。“水师登船,启海出海”随着于谦一声令下,实现挑选好的精装水师在丁报国的带领下通过舷梯登上甲板,等到士兵们都登上甲板以后,于谦和李求真也开始登上甲板,见到人员到齐,在李求真的示意下,丁报国喊道“听我命令,各部迅速归位,各司其职,出海”看着眼前的精装水兵和这史无前例的巨大战船,丁报国心中顿时升起一股豪情,这样的钢铁巨兽在他的带领下必将立下赫赫战功,东南沿海的海盗之患必将能够彻底解决。如此一来封侯岂不是易如反掌。
战船内部,在动力舱力工们不在像以前一样卖力的滑动船桨,而是操作起了操作杆,随着操作杆的启动,船舱内部的齿轮开始转动,拧紧发条,最后释放发条,船舱尾部八个巨大的螺旋桨转动,推动船只的前景,在海上如果遇到顺风顺水的情形,这艘巨轮的速度可以达到上一代郑和宝船的三倍时速。毕竟内部的驱动通过军械研究院几百个研究人员的日夜与研究才研究出来这么一套半自动的驱动机械,由于目前还没有发现石油这种东西,所以计算朱祁镇想要推动内燃机的发展也无可奈何,于是只好要求军械研究院退而求其次,整出了这么一套操作系统来驱动轮船。甲板上,李求真得意地说道,这可是代表了我大明朝第一科技水平的战舰,如若今天海试成功,在场的各位与有荣焉。如果失败我等恐怕要葬身大海了。“李大人此言差矣,今日海试必将成功,大明水师必将能够征服倭寇和南洋诸国”总工程师王贺伟说道。“今日必定成功、只许成功”于谦自豪的说道。要知道于谦虽是文官,但是他的治军水准可是当朝一流,他自然知道脚下的这艘巨舰是什么水平,要知道郑和舰队的主力战船也不过是装备了8门大炮,而且还是老式的大炮,乘员三百人。而脚下的这艘战船却左右各有8门大炮,甲板上和船尾还各有一门可以旋转角度的大炮。新式的大炮不仅射程比以前的大炮远出一倍,威力也更大。于谦主政东南已经三年,东南的海盗他最清楚,虽说开海以后打击力度比以前更大,但是不知为何还是源源不断有新的力量加入,除了倭寇,近年来还发现有一些白皮肤、毛发异常多的异种人出现在东南沿海,这不禁让一直有很强烈的忧患意识的于谦心生担忧。但是现如今看着脚下的战舰,于谦时常皱着的眉头也开始舒展开来。经过一个时辰的航行,战船终于来到海上,画面上早就停留好几艘准备报废的老式战船,今天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检验战船的航行能力和战斗力。“听我命令,目标:左前方战船,三二一,开火”只见左边的八门大炮调整角度,随着一声声爆炸声响起,左前方的老式战船被炸出八个大洞,随着海水的灌入,战船缓缓下沉。随后又是一声令下,两艘靶船被炸得稀碎,永远的沉入海底。随之而来的就是速度测试和转向、逆风航行等测试,随着测试的进行,就连战船的制造人员都惊叹于这艘巨大战船的灵活性。“大明有此等战船,何愁倭寇不灭,若非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甚至可以将南洋诸国皆化为王土,永久铲除倭国绝我海患”站船上,于谦终于捻着胡须,迎风笑道。于谦说完这话,身上官服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在这一刻他仿佛正在代替大明朝征服蛮夷之邦的儒将。李求真和王贺伟几个造船的老师傅则是惊叹于自己的作品,心中激动不已。“没想到老夫有生之年还能够造出这等无敌战舰,我无憾了”王贺伟说道。“王老头,这里边也有我们钟家和李家的功劳啊,你可别全部揽到自己身上”钟李二人同时说道。“诸位,如若不是陛下高瞻远瞩,下旨要我等通力合作,怎能有今日得无敌战舰”李求真说道。
就在大明朝实验战船成功之际,远在东边的倭国,有一个叫丰臣秀吉的人正在慢慢的走向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