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主父玉对央商怒目而视。
而央商则没想到主父玉竟然对变法反对意见这么大。
他问道:“敢问主父大人为何如此反对变法呢?”
闻言,主父玉当即脸色一正,却看也没有看央商,而是对着秦放拱手,然后道:“陛下雄心壮志,欲变法而强我大乾,是大乾之福,百姓之福。”
“只是,这变法一事,实在事关重大,请陛下三思。”
说着,他才瞟了一眼央商,继续道:“所谓法古不过,旬礼无邪。”
“这治理天下,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国体稳定。”
“眼下,我大乾虽不是中州最强大的国家,但因新朝初立,如旬日东升,国力整整日上。”
“如前周、前唐,在朝廷初创时一般。”
“而前周、前唐,在朝廷初创时,都是于民休息,遵循古法,才使得他们之后国力更加强大。”
“所以我们也应该效仿前周和前唐,在这国朝初创时,要少发布政策,少折腾百姓,让他们休养生息,这样才能使得国力稳步增长。不会出什么岔子。”
“如果在这时更改国策,实行变法,且不论成功与否,那这社稷的稳定,就会有风险,万一失败了,更会让大乾目前国力稳步增长的势头止住。”
“还望陛下明鉴!”
苦口婆心地劝完之后,主父玉向着秦放拱手鞠躬道。
然而当他看到秦放的脸色后,却不由一愣。
因为他居然在自家君主的眼中,发现了一丝兴奋之色!
他不明白,自家君主眼中的兴奋,从何而来。
而秦放自然没有发现自己心中的兴奋已然被主父玉发现。
虽然主父玉说的很多东西,例如什么“法古不过旬礼无邪”啊之类的话他根本没听懂。
但主父玉所表达的意思他是听懂了。
那就是千万不能变法,变法就要坏事!
这让他愈发坚定要变法的事情了。
主父玉做为大乾开国皇帝留下来的重臣,又极为忠心。
他所担心的事情,一定是对大乾不利的!
而对大乾不利的,就是对秦放有利啊!
早日败光国运,他就可以早日成仙做祖,届时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岂不快哉?
想到这里,他不由看向央商,有些担心这个中二少年,能否说服主父玉施行变法。
因为如果没有大臣们的配合,这个变法是肯定不会成功的!
似乎是感应道了秦放的目光,央商这时拱手道:“主父大人此言差矣。”
“哦?”
主父玉闻言看向这少年,道:“那你倒是说说,差哪儿了?”
央商自信一笑,仿佛胸有成竹。
他游历诸国,与天下世子有过诸多辩论,对这个问题,自然也是有过相似的。
他道:“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您说我大乾应当效仿前唐、前周等国在国朝初建时的政策,但据我所知,前唐、前周,在国朝初创后的政策,有着不小的诧异,那么我们应该效仿谁呢?”
“您说要我大乾遵循久礼古法,这样百姓才不会生出祸乱。”
“但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一样,礼法也不一样,那么我们应该遵循哪一任皇帝所制定的礼法呢?”
随着央商面带自信地娓娓道来,主父玉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无它,因为他在细细思索之后,竟然觉得眼前这个少年说得还真有道理。
这时,央商也转向秦放,拱手总结道:“所以,治世不一道,治国不必法古。”
“因为不同的时代,治国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必要前唐、前周时怎么做,我们大乾就要怎么做。”
“您觉得呢?主父大人。”
说着,央商又看向了主父玉。
“这……”
主父玉一时间没有说话,他反对变法,只是担心变法会对大乾的稳定造成威胁。
但央商的话的话也确实让他觉得有些道理。
思虑片刻后,主父玉看向秦放继续拱手,正要说话,一个太监却小步走到秦放的跟前,道:“陛下,忠武王在殿外求见。”
闻言,一个面白如玉的中年男子的面容在秦放的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根据记忆,忠武王是大乾开国皇帝秦赢的弟弟,叫秦奎。
跟着秦赢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许几十年。
在秦赢占据中州半壁江山,建立大乾,登基称帝后,被封为忠武王。
后来,秦赢因为历年征战,身体留下暗病死了。
临死前,将忠武王的兵权给夺了,也是担心这个野心不小的弟弟,会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
现在忠武王没有了兵权,又因为功劳极大,辈分极高,不能轻易放出皇都,所以在皇都做一个逍遥王爷。
只是,他来见自己做什么?
秦放心中疑惑,然后本不想理会这个忠武王,但却忽然从记忆中想起来秦赢临死前对前身说的话。
“儿啊,朕恐怕是不行了。你的叔叔,忠武王,他野心很大,只是他毕竟是跟着朕出生入死好几十年的亲兄弟,朕实在不忍心杀了他。”
“你答应父皇,只要他不出皇都,不起兵造反,你就不要杀了他,好吗?”
从秦赢这段话来看,这忠武王秦奎明显是个觊觎皇位的人。
那这样的人,肯定是希望大乾乱吧!
想到这里,秦放点了点头,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之所以让秦奎进来,是因为他想看看秦奎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虽然秦放有些不学无术,但他也看得出来,央商的话,好像确实打动了主父玉,让他对变法这件事情的态度,软了下来。
但这也让秦放觉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如果主父玉被这么轻易说服了,那么岂不是说明央商的话很有道理?
那如果变法真让大乾变强了,气运增加了怎么办?
这可不符合他的初衷啊!
他要的是大乾灭亡,气运从100减到0啊!
所以他让秦奎进来,就是想看看秦奎对这件事情是否持有支持态度。
因为秦奎自从兵权被夺走后,表面上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背地里却大骂秦赢,甚至诅咒大乾早点灭亡,他好再度起兵,自立新朝。
所以秦奎肯定是想大乾乱的。
他又是一个跟在秦赢身边几十年的开国元老人物,十分不简单。
如果他也支持变法的话,那么就说明这变法,对大乾的害处,肯定是多于好处的!
那么秦放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央商搞变法,不用担心央商会用变法让大乾变强了!
“宣:忠武王觐见!”
太监得到秦放的点头后,便用有些阴柔尖锐的嗓子大声喊道。
随后,便见一个人影从门外走入。
“微臣见过陛下。”
一身蟒袍华服的忠武王走进大殿后,行礼道。
“免礼了,忠武王来的倒是凑巧,现在朕正与主父玉和央商商量变法之事。”
“你是跟随先皇多年的开国元勋,见多识广,你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发表发表你的想法,如何?”
秦放直接问道。
闻言,面白如玉的忠武王一愣,暗道:“这皇帝莫非有读心术?他怎么知道我来这儿,就是得到消息说殿内正在商量变法之事?”
不过眼下皇帝正在等着他回复,所以他心中的疑惑也只是一闪而过,连忙道:“大乾之建立全赖先皇秦赢陛下之威德,我只是辅佐一二,算不得什么。不过这些年来东奔西走,也确实见过不少事情,愿意为吾皇分忧。”
“嗯,将史官之记录,拿来给忠武王看看。”
秦放点了点头,说道。
在九州大陆,每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后,都有史官。
这些史官负责记录朝廷里发生的一点一滴,甚至是包括皇帝那一天,在哪里,见了谁,晚上就寝的是哪位妃子的宫殿,有没有那个,都会记录在案。
所以刚才大殿之上主父玉和央商的对话,自然也被史官记录了下来。
秦放的话音落下后,一旁低头的太监立刻就走到大殿的角落,从一名头发半百的老者案前,拿走了一卷笔墨尚未干尽的记录。
对此,这史官也未抗拒。
对于他来说,只要不是自己记录的史书被篡改,让别人看一下,也是无所谓的。
毕竟史书写下来就是让人看的嘛。
忠武王接过记录后,双眼一扫,很快就看完,对刚才殿内发生的事情,已然有了一些了解。
在秦放有些期待的眼神中,他拱手道:“陛下,臣认为,这位央商说的话,不无道理。”
“治国确实不能循规蹈矩,如果一切都按照古人的做法来,那如何避免前朝所发生的问题呢?”
说道这里,忠武王顿了顿,又道:“不过,这变法之事不小,涉及面非常的广,以臣来看,不如召集群臣,听听群臣特别是宰相的意见,如何?”
“招群臣觐见吗?”
秦放摸了摸下巴,有些举棋不定。
他是不想让群臣来议论这件事情的。
特别是宰相钱中贵。
这人在他的印象中是一个老练沉稳之人,任何政务到了他的手里,都能很快解决。
在前身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他印象非常深刻。
这样一个人,会支持变法吗?
不过忠武王会不会就是知道宰相有很大可能会反对变法,所以才提出来要请群臣特别是宰相觐见的?
难道这变法居然能让大乾变强?
可秦朝不是统一天下之后,十几年就灭亡了吗?
听那些人说,秦朝灭亡,就是因为原本法律让其余六国的人不适应,才纷纷造反的吗?
现在大乾刚刚建立几十年,施行的是和前朝差不多的法律,非常宽松。
按理说如果施行像秦朝那样的严苛律法,就会引发民乱,造成朝野和民间动荡。
这应该是不甘就此蛰伏的忠武王希望看到的呀!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忠武王认为变法不会引起动荡,不会让大乾灭亡,所以才想阻止变法!
想到这里,秦放有些失望,暗道“看来变法好像不行啊……难道要另外想一个亡国的策略?”
大殿中,低着头的忠武王自然是不知道,其实那位高坐龙椅的皇帝,和他的目标虽说不是一致的,但和他也算得上是队友。
他见秦放没有说话,心念一转,试探道:“陛下,您有雄心壮志,要变法图强,是不是担心宰相会反对呢?”
听到这话,秦放一愣,感觉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便道:“不愧是忠武王,朕的确是如此想的。”
“钱爱卿虽然勤于政事,精明能干,但奈何年岁已大,难免会有些固执。”
“朕现在之所以不让他知道这事情,就是担心他反对,让这事情还没有商议,便胎死腹中啊。”
闻言,忠武王连忙道:“陛下,以臣拙见,虽然当朝宰相年岁已大,但却绝不是一个因循守旧之辈,这变法虽然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也酝酿着机遇,相信他不会视而不见的。”
“况且,变法如果没有当朝宰相的支持,恐怕也是不行的。”
听忠武王这话的意思,明显是倾向于支持变法的。
这让秦放对于变法是否能降低大乾的气运,重新有了一些信心。
这时,一旁的主父玉也是拱手道:“陛下,微臣也认为此事应当召集群臣,进行商议。”
旁边,央商也拱手道:“陛下,当今天下乃大争之世,唯有变法,才是图强之道。草民愿意面见群臣,与群臣当面辩论,说服他们,进行变法。”
“唔……既然如此,那现在朕就下令,召集群臣!”
秦放思虑片刻,便立刻就下令,让所有大臣,都到大殿议事。
他要看看群臣对这件事情都是什么看法。
如果支持的人多,那么他就不再提变法的事情。
因为这些大臣如果都支持,那说明变法是好政策啊!
他决不能下好的政策,他要下就要下亡国之策!
至于现在让这些过来议事会不会耽搁他们现在的工作,秦放一点也不在意,甚至还很期待会耽搁。
因为耽误了大臣的工作,大乾的行政机构运转就会慢一点,那大乾的国力上升就会被减慢。
这不就是他希望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