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前来,只为一事。”
水镜先生拱手道:“对于之变法,我儒家是支持的。”
“但变法大臣央商却要颁布禁止儒学传播的法律,这怎么能行呢?”
“我儒家自大乾先皇创业时便跟随其后。”
“为先皇陛下治理天下和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儒家更是宣扬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等等思想。”
“这每一个思想,都是大大利于陛下之统治。”
“所以微臣不明白,为何陛下要对央商禁制我儒家学说传播,持支持的态度呢?”
闻言,秦放心中一笑。
是啊,如果是正常的君王,当然该支持儒家。
因为儒家能够稳固君王的统治。
但他不是正常的君王啊!
他想要的是大乾亡国。
所以他当然不能支持儒家了。
不过这个理由他当然不能明说。
明说的话,是有违系统规则的。
于是他咳嗽一声后,道:“水镜先生之言,朕自然也懂。”
“只是这变法一事,朕已然放手给了央商。”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央商已经决定对禁止儒家学说传播,焚烧儒家的书籍。”
“那朕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水镜先生啊,儒家对我大乾有大功,只是为了变法,朕不得不牺牲你们。”
“希望你们能够理解啊。”
听到这话,饶是以水镜的修养,此时也忍不住想要爆粗口。
我刚才表功表了那么久,给你陈诉厉害。
结果你就说这?
就不怕儒家弟子都造反?
水镜现在真是有点看不懂这个皇帝了。
“陛下,还请三思啊。”
“若禁制儒学传播的法令颁布,必然会引起朝野巨幅动荡!”
“届时,恐怕就难以收场了啊!”
水镜再度鞠躬,劝道。
然而面对他陈恳的言语,秦放仍然面不改色,似乎仍然没有想要改变的意思。
“朕意已决,水镜先生不必再提了。”
“您年岁已高,也别再操心这些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秦放说着,坐回了龙椅,拿起奏折看了起来。
送客的意思非常明显。
见状,水镜无奈,只得带着深深的疑惑,退出御书房,离开了皇宫。
皇宫外,几名大儒正在焦急地等待着。
见到他后,纷纷围了上来。
“水镜先生,如何?陛下是否下令阻止央商?”
一人连忙问道。
“陛下没有下令,老夫看得出来,他是全力支持央商的。”
水镜摇了摇头,说道。
此话一出,几名大儒全都面面相觑。
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睛中,看到了不可思议和惊讶。
“这……这时为何啊!”
一名大儒忍不住问道。
“就是啊!我儒家全力辅佐大乾,为皇家稳定江山,培养忠义之士。”
“陛下为何要禁制儒家学说传播?”
“此举难道不是自绝根基吗?”
另一名大儒满脸疑惑道。
闻言,水镜摇了摇头:“不光你等疑惑,老夫也是怎么样都想不通。”
“难道陛下不知道我儒家乃是稳固大乾江山的吗?”
“这一点,老夫认为陛下是知道的。”
“但正因为如此,老夫才想不通。”
一名大儒这时问道:“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儒学被禁,我等身为儒家出生,肯定会在朝廷中受到打压。”
“那些之前被我们全面压制的学派,肯定会联合起来落井下石。”
听到这话,另外几名大儒都是点头。
然后纷纷看向了水镜。
水镜是当世儒家的首领,威望很高。
几人对他都是心服口服,所以此时都在看他要如何处理这个危机。
“我儒家自大乾先皇秦赢开始,就付出巨大力量扶持大乾皇室。”
“而大乾皇室也对我等信赖有加,所以才有了我儒家在大乾崛起壮大的现在。”
“若放弃大乾,另投他国,显然不可取。因为其他国家,对我儒家学说,都不感兴趣。”
听水镜这么说,有大儒急道:“大乾要变法禁制儒学,其他国家又对我等学说不感兴趣,那该如何是好?难道要坐视灭亡吗?”
“别急。”
水镜不慌不忙地摇了摇头,然后带着几人上了马车。
等马车行到人少的地方,才幽幽道:“尔等知道忠武王吧?”
闻言,几人一愣。
然后瞬间明白了水镜的意思。
忠武王之心,虽然不说是路人皆知,但知道的人也不少。
所以平时朝廷大臣都和忠武王保持着距离。
但如今大乾皇帝容不下儒家。
儒家又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去。
那么就只有一个选择了。
尽管这个选择,可能有些不符合儒家一直提倡的忠义二字。
“启文一直在忠武王那里当寮幕。虽然他一直不是我们儒家的主流。”
“但此时儒家遭此大难,他会出手的。”
“而且我们这么多人如果要投靠忠武王的话,那忠武王给出的价码,应该也不会低。”
水镜缓缓说道。
“那我这几日,便开始接触忠武王?”
一名大儒看着几人,试探着说道。
“好,不过要小心些。皇室的黑衣卫肯定时刻监视着忠武王。”
“要如何与他们接触,还要做好计划才行。”
另一人点头道。
“对了,先不要和弟子们说,让他们稍安勿躁。”
“这些弟子中,有一些人肯定是不会接受扶忠武王上位的。若让他们知道了此事,肯定会引起皇帝的注意。”
水镜说道。
“是!水镜先生!”
几人纷纷拱手道。
接着,马车便将几人送回了各自的府邸。
然后一封封信件通过儒家自己的渠道,送到了各地可以信任的儒家心腹手中。
不过这么大规模的信息流通,不被黑衣卫察觉,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快黑衣卫便将情报送到了秦放的桌子上。
“呵呵,这么快就有了决断?”
“能成为大乾的第一显学,你们很果断嘛。”
秦放的脸上,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