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言情小说 > 明渣的逆袭

第15章 纷乱与无为

校场上,一群巡丁们赤着上身,嘴里喊着口令声,挥汗如雨,正在操练刺枪术。

另外一边,一群巡丁绕着教场跑步,脸色黝黑,汗流浃背,一声不吭。

尽管立了规矩,人数还是少了点,只有四十几个不到五十。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王和垚的悉心教导,和棍棒伺候下,这些参加训练的巡丁们,队列基本熟悉,已经开始练起了刺枪术。

进度不一,有的甚至已经练起了火铳和火炮。

大岚山巡检司地处险要,又要应付土匪和暴民,除了刀枪羽箭、火绳枪,劈山炮、佛郎机炮数量虽少,却一样都不缺。

校场上,王和垚大汗淋漓,以身作则,站在巡丁们的队伍前面,带着巡丁们训练。

“兄弟们,唱起来!傲气面对……一摆起!”

一个时辰的刺枪术结束,王和垚大声呐喊,带头唱了起来。

“傲气面对万重浪

热血像那红日光

胆似铁打骨如精钢

…………”

巡丁们手持红缨枪,抬头挺胸,一起唱歌,有模有样。

当然,用的是浙江余姚方言。

都是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况且,这首歌在后世广为流传,其受欢迎程度毋庸置疑。

“立正,稍息!”

看着眼前人汗水淋漓的样子,王和垚一本正经,又开始了说教。

“兄弟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刺枪术练好了,就是一般的武林高手也不在话下。学好了本事是自己的,往小了说,可以保护家人,亲朋好友。往大了说,杀贼立功,前程抱负,都在这平日的训练场上!大家明不明白?”

“明白!”

附和的人稀稀拉拉。

“大声点,我听不到!”

“明白!”

“再大声一点!”

“明白!”

训练结束,巡丁们纷纷散开,到各隘口关卡去换防驻防。

“老五,跟着练习的只有四十几个人,人数有些少啊。”

郑思明眼里,掩饰不住的担心。

“大哥,才一个多月,耐心点。”

王和垚安慰着郑思明。

四五十个,快一半人,已经不错了。

“还不是李彪那些人,他们带头不操练,还威胁其他人,所以人才这么少!”

赵国豪满脸的义愤。

“不要勉强。其余这些人里面,我也看不上几个。”

王和垚没心没肺,哈哈一笑。

“除了刺枪术,骑马、火铳、打.炮等火器使用,这些技能要都学会了,可是不简单!”

郑思明看了一眼王和垚,不无疑惑。

“五弟,你费尽心思操练出这些家伙。你就不怕,将来有一天,他们和你为敌吗?”

“无论某种技能,必须要贯以某种精神,才能展现其威力。就算我把所有训练技巧、操练要典教给他们,那也只是形似,不是神似,更不能做到一模一样。”

王和垚冷冷一笑,忽然话题一转。

“老四,你该去当值了。”

“五弟,叫我四哥!”

赵国豪表情似乎有些不满。

“四哥!”

王和垚亲热地叫了一声,随即板起脸来。

“四哥,麻烦你去城墙上值守吧。”

“五弟,天这么热,你这是打击报复!”

赵国豪摇摇头。

其实他现在瘦下来之后,已经没有原来那么怕热。

“五弟,你这些东西,都是从那里学到的?”

郑思明狐疑道。

“好了,不瞒你们了!”

王和垚头大了起来。

“几年前,我在洛佩斯神父那里,看过一本泰西的兵法书,书名叫《哈姆雷特》,里面讲的就是怎么样训练士卒等等。没想到还真有用!”

原来是“泰西巨著”!

郑思明和赵国豪都是恍然大悟。

怪不得训练方法和绿营兵不一样,原来是来自遥远的泰西。

“五弟,今天这天气,可是够暖和!”

赵国豪摇摇头,苦起了一张脸。

如今正是夏日,城墙上直面太阳暴晒,热度堪忧。不过他们兄弟轮流当值,他也推辞不得。

赵国豪上了城墙,还没有值守多久,王和垚和郑思明就跟了上来。

“怎么,舍不得我?”

赵国豪皮笑肉不笑,手持长枪,黝黑健壮,龙精虎猛,和以前的大胖子判若两人。

“舍不得你,看你有没有偷懒。”

王和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大哥,你有没有发觉,近日拖家带口过关卡的百姓,好像多了些?”

王和垚看着西面关卡前乱糟糟一团的人群,眉头一皱。

大岚山巡检司分管余杭县以南的水陆要道,从浙南而来的百姓都要经过此处。本来见怪不怪,只不过最近几天,从南向北的百姓特别多。

“我可是听说,耿精忠的部下北上受阻。朝廷各路人马进了浙江,领头的是康亲王杰书,什么平南大将军。新任的浙江总督李之芳刚刚去了衢州坐镇。双方你来我往,各有胜负。百姓没有办法,只能向北逃窜了。”

郑思明皱眉说道。

王和垚点点头,目光转向了赵国豪。

“四哥,你去问一下逃难的百姓,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形?”

赵国豪应了一声,跑了下去。

王和垚思索道:“四明山的各路好汉,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清军和耿军杀的难舍难分,地方上的绿营就能腾出手来围剿四明山各寨。二当家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难免如此。”

郑思明摇摇头:“二当家他们,怎么和耿精忠搞在一起?实在是想不明白。”

王和垚道:“大岚山势单力薄,耿精忠示好,二当家等人没有选择。”

“耿精忠和清廷,还有吴三桂,没一个好东西!咱们兄弟势单力薄,该何去何从啊?”

郑思明掩饰不住的烦躁。

“大哥,无钱无权,只能是借势而为,伺机而动。”

王和垚嘿嘿一笑,很是无奈。

郑思明摇摇头,不甘心道:“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势力啊?”

大岚山巡检司百十号人,又不能招兵买马,像是被困在了里面。

“大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耐心些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郑思明心头一颤。

在心志坚韧上,自己这个大哥,可是和王和垚远远不如。

“五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说的没错。”

郑思明道:“除了你传授的队列、刺枪术、格斗术等,我觉得你另有所图。”

清朝严禁汉人练武,禁止民间百姓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重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这也使得民间尚武之风薄弱,甚至是销声匿迹。

“当然是另有所图。”

王和垚点点头:我要让他们都知道,他们是堂堂正正的汉人,懂华夷之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看这天下,还有几人以自己是汉人自豪?”

“甲申之变,满洲入关,为爱新觉罗一族私利,推行愚民政治,对我仁人志士无情杀戮和摧残,剃发易服文字狱,恶行昭著,罄竹难书,它又岂能为我汉人之国?”

“五弟,这就是你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了。”

郑思明连连点头,眼睛也亮了起来:“那你倒是说说,你我兄弟该怎么做?”

“兴兵建国,洗尽腥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复我汉人衣冠。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汉人,以自己是汉人而自豪。”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不以自己的民族自豪,奴颜婢膝,功夫练的再好,也不过和吴三桂、洪承畴一样,卖国之贼、毫无廉耻。

“五弟,你说的对!”

郑思明脸上发红,精神一振。

“汉族为我中国之主体,汉人强,则中国强,汉人复兴,则中国必复兴。只是……”

郑思明抬起头来,眼里还是疑惑:“五弟,你我兄弟势单力薄,该如何做起?”

“势单力薄,就不能轻举妄动,要蛰伏待机。要做的事情,如宣扬华夷之辩,春秋大义。”

王和垚看着瞠目结舌的郑思明,微微一笑。

“大哥,人在微时,卧薪尝胆,未雨绸缪,不可操之过急。”

郑思明不甘:“五弟,话虽如此,那要忍到什么时候?”

“大哥,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王和垚劝道。

这一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次。

“大哥、五弟,过关的百姓说,耿精忠的大军已经打到了义乌县和诸暨县,浙南的百姓因为兵祸,才逃往绍兴府与宁波府!”

赵国豪跑了回来,在城墙下大声喊道。

诸暨县在绍兴府境内,距离余姚不过二百来里。想不到耿精忠大军势如破竹,如此凶猛。

“老五,你说耿精忠能不能打到绍兴府和杭州府来?”

郑思明眼睛明亮,满满的期待。

“耿精忠虎头蛇尾,肯定打不过来!”

王和垚断然下了结论。

清军大军刚刚进入浙江,以耿精忠的虎头蛇尾,有台湾郑锦这根搅屎棍在后掣肘,能形成对峙之势,耿精忠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郑思明轻声道:“五弟,我也是如此看法。虽说我看不起吴三桂耿精忠这些人,但他们毕竟是我汉人。他们坐江山,总比满清强上许多。”

王和垚点点头:“大哥,我必会尽力而为,不让满清得偿所愿。”

姚启圣……

王和垚脑海里,忽然闪出这个人名来。

这个时候,他真后悔起来巡检司了。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