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言情小说 > 三国:开局俘虏赵云

第二百七十七章 宏伟目标

纠结了半天之后,苏泽这才灵机一动,想到了要推广铁锅和炒菜这种烹饪手段,因此今天就把厨子们叫过来,好好给他们上一堂课:“看好啦,今天我来教大家学一门新的烹饪手段吧,全让我好漂亮好学好。”

郭嘉跑过来凑热闹,他在旁边看得十分好奇:“主人,据说君子远庖厨,您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结局呀。”

苏泽撸起袖子,豪迈一笑:“我也非君子,况且食色性也嘛,追着吃有何不妥?谁叫我想要什么,目前谁也做不到”

军中很多人听到苏泽想自己做饭的消息后,就直接跑到厨房里去了,想过去长知识。

任城大营厨房自然不是一般百姓家所能比拟。

内里不但有管事5人、厨工数百人,就连专管烧饭之伙夫也不例外,这样的数量分配,比很多郡望世家也不逊色。

眼前厨房里,面积足有篮球场大小,苏泽专门请铁匠订做一批锅和碗,还吩咐人把常用材料拿过来,鸡、鸭、鱼、猪等等肉材应有尽有。

苏泽用手娴熟地抓着一块肥猪肉放在锅里把它煮得油光发亮,然后就开始炒。

这年代调味品很单调,普通到只加盐、蒜、姜、葱等,而苏泽最爱的辣椒在这年代中原还是完全见不到,且不说味精这类高科技,鸡精、老干妈、豆瓣酱之类,只能在梦中想。

尽管资料很少,苏泽凭借自己的记忆、娴熟的炒菜动作愣是震惊了一群军中所谓大厨。

一会儿,空气中飘着强烈诱人的香气。

一位厨师禁不住翕动鼻子,试探性地问:“敢求侯爷你说什么菜的滋味怎么能这么好?”

“那就是炒菜!”苏泽边炒边淡定地说:“都看得很好,听不懂的话问问吧,过些日子我还有什么要紧事情要给你。”

天大地大吃得最多。

苏泽在军队中改善伙食的坚决态度是不允许违背的。

其实美食发展到今天和厨具是紧密相连的。

炒菜一直到北宋时期,这完全是由于北宋时期华夏炼铁技术不断提高,产铁量也逐步大幅度增加,这就促使人们在饮食习惯上发生根本改变。

大家都知道北宋铁年最高年产量已达到800万斤,这一产量折算为后代单位即4000吨铁。

与现代社会亿吨级生产相比实在不够用,但在古代这年产量4000吨的铁料已是一个惊人数字,以北宋那个时代铁锅生产的重量来说,这一年来华夏铁产量若全部拿来做铁锅就能做100多万只,拥有如此入门级产铁量才能够在武器铠甲上得到满足、钱币佛像等用外,服务民间千万人锅灶。

也正由于宋代铁锅的流行,才有效地推动了宋代中华炒菜法的传播。

苏泽正在灶台上炒来炒去,而身边的厨子则是看着更仔细、更专心,连眼也没敢再眨。

俗话说:法不传六耳在这知识、技术缺乏的年代里,无论学文艺高强、武艺高强、一技傍身的大师们对弟子们的教导总是十分谨慎、苛刻,一些人连父传子、子传孙都完全不外传,还有一些人是传男不传女。

军营中的厨子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苏泽在炒菜时,不仅让他们围坐在一起看,竟然让他们发问,几个年级较大的厨子们,更兴奋地浑身发抖,感动无比。

这等好东西,他们年少时怎肯想到呀!

不过后来想起来他们都有点松了口气,苏泽是神武侯,是个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他怎么会在意区区烹饪之法呢?

坦率地说,别人根本就不用担心教徒弟饿死师父呀。

想到这里,几个军中厨子心里头都松了下来,安心地看着苏泽炒着菜,遇到听不懂的东西,更直接开口问,怕学不到本质。

炒菜做饭这类事情,其实并不难,多读两遍,基本技巧就会学。其余精通问题则取决于个人悟性和后期水磨工夫。

煎、炒、烹、炸、烩,不出半个时辰,苏泽便做出了16道美食,完整地逐一呈现其精华,穿越前单身20多年的技艺,直让一众厨子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待苏泽撂下汤勺,清凉热辣荤素配搭出一道道美味,已是满满一桌。

做好后,苏泽径直将炒勺甩了出去,豪气干云端的大手挥起,拿起一排排端端正正的菜盆向大家问好落座。

苏泽笑道:“开饭啦,有事,吃完再来!”

然后大手一挥命人把饭端上来。

放在桌子上,拉开盆盖,那股不可抗拒的清香顿时飘然而至。

早早等候在一旁的典韦,那是狠狠抽动了几下鼻子,惊奇地问道:“主上,这是......“

“哈哈,君明您也在这里,赶紧尝一下看看吧!”

苏泽拿起一盆放在典韦的面前,然后递给他一双筷子说:“看是否合胃口。”

典韦受宠若惊地连声致谢,过后才等不及夹了块鸡肉含在口中,刚嚼完脸就显出几分陶醉。

鸡肉柔软如棉、入口即化的口感令人恨舌。

郭嘉看了直流口水,情不自禁地拿起筷子加了进去:“我也尝了一下!”

三个人吃的那个叫个不停,立马化身成为一个个吃货。

酒足饭饱后苏泽与典韦谈起伤兵之事。

兖州近来经常剿匪,营房里头伤了很多兵,连典韦也不例外,双肩被箭打伤。

伤口很深,普通医生处理手段苏泽信以为真,于是就凭头脑中的学识,自己给典韦包扎好了伤口。

但是这类事情,将来总是不可能全部由他去办,于是苏泽也拜托郭嘉去搜医道上的天才。

苏泽询问郭嘉:“奉孝使所寻者寻得不。”

“主人,名医华佗已被发现,是此刻召来?”

“好了,请大家过来。”

不久就有一位其貌不扬、貌不惊人的老人带着苏泽来到这里。

“草民华佗,拜见神武侯。”

“先生赶紧请缨。”

苏泽对医者仍十分客气:“华神医也请来诊治。”

“神医的名字叫什么,真不敢。”

华佗谦逊地说了句,便看着典韦点点头说:“典主,求你褪下衣衫,让老朽看一眼伤痕。”

典韦褪下外套,缓缓解开肩胛骨上的绷带,暴露在箭矢射出伤口之外。

华佗看了几眼啧啧称奇道:“这个伤处理得好水平啊,全是痂皮,放心养精蓄锐,没有剧烈活动,半月准没事!”

苏泽闻之释怀,所幸包扎得当,无伤口感染。

典韦也是爽朗笑道:“主人,我说没关系,你这才安心?”

华佗一脸欲言又止,趁着间隙问典韦道:“大人们,能不能和老朽谈谈,你们这个伤口该如何治疗呢,老朽有很多伤兵,其伤口治疗得多么及时,多少都会有感染痕迹,但是你们这个伤口有什么异常呀.”

旁边有个典韦亲兵不愿意,不高兴地说:“怎麽会让您还恨我大人的伤口感染不成功呢?”

华佗连忙解释道:“不要误会老朽并非此意。”

对华佗,苏泽不仅尊敬,而且计划重用他,看到他吃瘪了,赶紧打圆场:“不得不管,华神医只好奇医术,别无他意。”

喝退一些粗鲁的亲兵后,苏泽微笑地看着华佗:“这些人也都是无意之言,如若有冒犯之处,尚祈神医谅解。”

华佗摆摆手:“无碍者,老朽之言孟浪。”

在找到华佗前,郭嘉说华佗这个人云游天下,就是刚好经过兖州的时候,他才受邀前来。现在想离开他,苏泽在心里斟酌着语言,就开口问:“不知道神医下一步要到哪里巡游呢?”

华佗毕生周游列国,救死扶伤给百姓看病,道德高尚得无话可说,这位医者仁心,苏泽扪心自问,拍马难与之比,可此法,苏泽确实不敢苟同。

一好汉三帮忙,人多势众,你们一人到处救人,能救多少?

加之这年头兵荒马乱,死者总是多于被救者。

华佗想了想,说道:“老朽准备数月后再到冀州一探究竟,闻知这里正发生着一场大的战争,伤员不计其数。”

我想奔袁绍而去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苏泽心中想着该如何挽留,随后就有了主意,看着华佗认真说道:“想来神医还想去那治伤患,神医可曾想过,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您医术再好也忙一生能救几个人?”

“哦!”

华佗皱眉道:“不知道大人们有什么高见?”

苏泽叹气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众人拾柴,神医不也想过要办医学院吗?”

“医...学院?”

华佗愣住了,他根本不明白苏泽的意思。

苏泽便耐心给他解释道:“就是开一家转门教授医术的书院,你教弟子,让你的弟子再教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如此几代下来,天下懂医术的人必然大增,他们即使要你一两成真传也要比你一个人四处跑得更真实!”

古人其实不比现代人傻,就是碍着年代没想到那层,一捅破了这张窗户纸后,其迸发出来的趣味与才华,就足可以令现代人惊叹。

华佗稍一想就想明白苏泽的话是什么意思,立即兴致勃勃地说:“大人们能细数一下什么是医学院吗?”

紧接着苏泽又不矜持地告诉他现代医疗特别是外科手术概念。

医学院、医院、战地医生、专研医术的单位等等,听得华佗眼疾手快,巴不得马上找一块地盖一所房子,挂出个医学院大牌子。

两人谈了足有两个多时辰方才恋恋不舍地散场,临行时华佗虽未就地投奔,却也说明,近期内不出许都。

说得直白点,就是等待看到苏泽成绩,如果苏泽能够把医学院建设好,自己留下来教书,如果建设不好,那么很抱歉。

今天的谈话实际上并非苏泽临时起意、突发奇想,而只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从陈留郡返回途中,他不断思考未来如何构建战地医疗体系。

古代战争中,战后伤兵折损最为恐怖,苏泽内心也有一种足以令三国英豪们集体茫然的念头——希望统一全球。

苏泽甚至还开始想,是不是等到他一统大汉以后,把曹操和刘关张这样的一群英雄抛给美洲、非洲和欧洲,让他们狠狠地在外国折腾一番,省了一个个呆在中原焦躁不安。

真正能做出来的,将来没准世世代代都是这个星球完全姓华的。

而实现这一宏愿的最大限制实际上是人口不足。

在古代特别是在民间,老百姓娱乐活动实际上非常少,天黑以后基本只能造小孩玩耍,而由于避孕措施的缺乏,一个妇女从十六岁结婚起就一直有孩子,有五六个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为何两汉时代华夏汉人人口总不能超过1亿呢?

除粮食产出问题外,最重要的是医疗资源短缺,在这落后的年代里,也许稍大点流行感冒就会引发可怕瘟疫,夺去数百万人生命,使整个村庄和县城死于非命。

战场上的伤病员,死亡率更是惊人,破伤风一旦发病,到两千年后都是不治之症,何况在这个连预防都不知道的年代。

寻常百姓,一户人家里就算生了七八个孩子,其中能有三分之一活到成年就算上天庇佑的的了。

曹操父亲曹嵩是个大款,曹家够富吗?

但曹操之子曹铄却幼夭,即使是汉灵帝之子,刘辩以前也没有一人下得去,足见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差到什么地步。

乃至于就是曹操之子,有病也治不了,一般百姓家子女,更难生存,全凭自己命够硬气。

因此,如果苏泽想要完成统一全球这一宏伟目标,那么他最该做的是改善汉朝医疗体系,最起码减少婴幼儿夭折率。

正因为如此,苏泽若真要达成统一全球之宏图雄心,当务之急是要改善大汉朝医疗体系以增加孩童成活率。

医术精湛,被尊为华夏古代外科圣手,华佗绝对是其得力助手。

等到医学院走上正轨之后,又把建安时代将来出名的三神医张仲景与董奉也找出来,在那时候,他的规划即使万里长征也是第一步。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男人,是...金钱。

没钱就万事大吉了,不拿启动资金就一事无成。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