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言情小说 > 三国:开局俘虏赵云

第二百八十三章 初战告捷

两人挨了这顿臭骂后才想起现在的情况还真有点不对。

如泰山郡守薛兰一改常态,不断出兵围追堵截,并阻断商路,致使整个泰山地界上,来往商旅减少不少。

山里的脑袋看起来很平安,但是产出不高呀,数量过千,很难供养。

就在今天,山寨内已开始内卷,更有一些人食不果腹,有一批人甚至难以为继。

“我知道,我们惟一的活路是徐州。”

昌豨在这一刻又变回昔日雄心勃勃的绿林豪杰们,眼神中充满着贪婪,微笑中狰狞可怕:“兖州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呆了,咱们还是到徐州来,杀出新的天地来吧。苏泽想把我们当作棋子来使用,难道我们不可以借用他的力量在乱世中谋取一片领地么?”

昌豨目光灼灼地凝视着吴敦和尹礼,用充满蛊惑意味的语气对他们说道:“你是不是准备终身为盗?当今乱世之世、世界大纷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什么理由我们不可以靠手中的刀子来奠定自己的领地呢?”

这句话,充满鼓动的口吻,直挂吴敦、尹礼心头。

奠定了自己的领地!

这类事情他们过去没有想到、不敢去考虑。

但现在昌豨提出来,两人细思再三,反而感到前景光明。

“好吧,昌霸老大既然这样说了,那我们就做他娘一票吧!”

呵呵~啊

见利忘义,再称他昌霸老大?

这种塑料兄弟情实在是不甘心了!

以为如此,可昌豨心里明白,以自己一人之力,要打徐州便要送菜。

所以目前暂时还得认吴敦、尹礼两位小哥哥,哥哥三人拍拍肩搂住后背,又恢复到过去“哥俩不错”。

……

徐州北部,东莞郡。

又到了风平浪静、风平浪静之时,徐州人民却因刺史陶谦精明强干,把州内七郡国治得秩序井然而幸。

民不聊生,不受战火干扰太多。

但今天,这平静安详的气氛,最终还是为外来力量所破坏。

“杀入县中,劫金钱、劫粮食、劫妇女!”

昌豨喊出振聋发聩的标语,亲率大军前来攻打,不久便使把东莞郡搅得翻天覆地,使此地沦为人间地狱。

徐州,治所郯城。

刺史府邸里,陶谦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书,突然孙观走出家门,忧心如焚地禀报道:“主公,东莞破落,昌豨,吴敦、尹礼三人领兵入寇!”

“什么!”

陶谦一听吓得直起腰来,或许是老了,受不住刺激吧,这个突然传来的噩耗,弄得自己血气上冲,头脑直发麻,整个身子几乎没有站稳。

孙观站出来扶着陶谦为自己的尸体着急:“主公!”

陶谦摆了摆手:“我很好,接着谈战况吧。”

孙观只得继续解释:“青州黄巾众撤退时,我所在的东莞郡没有太多的兵力部署,以致于被昌豨这样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说完战况,孙观径直单膝跪在地上,要求陶谦出战:“主公,赐我五千军马吧,一定可以收复郡城、驱逐贼寇到徐州!”

五千军马只要指挥若定,打败昌豨、泰山寇是没有问题的。

孙观本自泰山寇,所以对泰山寇内部状况及整体实力,天然就清楚了,所以才有这样的信心。

然而陶谦却没有立即答应:“敌情尚不清楚,不应草率派兵,这件事也要从长计议,方能奏效。”

尽管任用臧霸、孙观等人,陶谦在心灵深处,对于二人的身世仍有芥蒂之处,只在平日不露端倪。

孙观大着急,陶谦却不愿意出兵,自己束手无策。

陶谦很快召集麾下文武,在刺史府的议事大厅商讨策略。

其中世家出身的曹豹将军,尽管实际领兵作战能力没有什么亮点,但是正是由于其背景,让他得到了陶谦的信任。

曹豹显然没把昌豨等泰山群寇放在眼里,大言不惭地对陶谦说道:“主公为何要担心呢,一伙贼寇而已,趁着我军不注意才能破城,只需赐我三千精兵,我就杀无赦了。”

“哈哈,曹大人真是无愧于我辈的榜样,这种豪气,真叫人心折呀,这一仗亲率大军,定能击破贼军、扬威立百万。”

“好好讲吧。”

曹豹被人恭维得拱手握拳,也真是视他为无敌战神。

孙观与臧霸相见,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孙观由于同样来自泰山寇,且早年又是昌豨“小弟”,所以当下场合不宜张嘴。

没办法,臧霸只得自己开口劝说陶谦:“主公、昌霸纵横泰山十余载,谁也无法制伏,这个人屡次打退朝廷的官兵,他的才能不可低估。且不说泰山群寇都是一些亡命之徒,过着刀头舔血、欲破敌阵的惯常日子,决不可掉以轻心。”

“哼哼,臧宣高你这句话说的啥?”

“话说呀,是不是瞧不起咱们的曹大人?”

臧霸、孙观、陶谦帐目之下,屡次打退前来犯事的黄巾军可以说屡建奇功,所以惹起了很多人的嫉妒,平日也没少对他俩下手。

今涉泰山群寇更使其寻机发难。

曹豹就看臧霸非常不爽:“臧宣高你休在这长点别人的志气灭威,泰山群寇真有本事,以前不会险些被苏泽消灭。”

“曹大人说得很好,听说那时苏泽周围只剩下燕云十八骑而没有军队跟随保护,只凭筑路队民夫之力,便把昌豨这样的贼人打得溃不成军。以笔者之见,大有贼寇之势,没有多大能耐,传言只是愚昧小民之谣。”

“没错没错,只要曹豹大人一出手,什么昌豨昌霸的,还不是手到擒来?”

受到大家这样的热捧,曹豹顿时踌躇满志,特别是战功上,他认为自己根本不比臧霸、孙观弱,这一次一定要好好的展示出来,让大家明白,徐州有名的将领,舍我其谁才是曹豹!

臧霸看到曹豹和其他的人那么看不起自己的对手,心里非常着急:“老爷,也请您三思呀!”

孙观亦如此,心知若要曹豹率兵出战,恐怕此战一定会大败,于是只好又主动向陶谦请求开战:“主公,某愿意率军出战,在十五日之内,一定能够夺回东莞。”

但陶谦是故意在内部各派系之间保持平衡,不愿臧霸继续与孙观坐以待毙,对其身份构成威胁,所以拒绝接受孙观建议,仍然选择由曹豹率兵出征。

然而陶谦亦知战事无小事,便对曹豹说:“吾赐精兵六千,此役务求胜利,勿失其利。”

“下属懂了!”

离开刺史府,刚走出大门,曹豹就志得意满地看向臧霸和孙观:“就你俩还要带兵吗?莫不是你偷偷与昌豨串通,不然昌豨怎么会知道东莞郡的军队是空的呢?又是刺史大人慈悲为怀,不治其咎,不然我早叫人拿你下来严刑拷问。”

“曹豹您!”

孙观大怒,仍欲下手。

臧霸及时拦住了他,同时冷着脸看向曹豹:“曹大人,还是要留意您的话,有些捕风捉影,全是传闻,如果您无凭无据,这事即使闹得老爷不高兴,咱也占理力争。”

“哼哼,走吧!”

曹豹明显不敢在陶谦面前说出这些话,还私下喷了两句话发泄发泄出来,看到臧霸一脸想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他立刻偃旗息鼓不敢再制造麻烦。

孙观一拳猛击身旁的墙壁,整个人气得是浑身冒火:“主公何不让我等待上阵呢?明明大家对敌方情报都比较熟悉,了解得也比较多,这场战争如果交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个人指挥,又有什么愁赢不了呢?”

臧霸却是叹气:“主公可能会有主公考虑,咱们这些当部下的最好别妄猜测。”

其实陶谦之心,臧霸怎么也看不透呢?

但是作为部下,君臣名分已定的他,纵然明知陶谦对自己的猜忌,却只能隐忍,甚至试图自证无辜。

抱怨什么的,更是一点也不敢有。

孙观大恨:“这样的一天,太憋屈了!”

他有点遗憾,前来投靠陶谦可能是个错误的选择。

一开始在黄巾军威胁下,陶谦也可以礼贤下士对待他两人,现在没有外界威胁,顿时出现狡兔死、走狗烹等苗头。

孙观不由得想到昌豨所说的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们,完全没有将他们放在心上,他们即使立有多么大的功也只是彼此的狗。

徐州,彭城。

震天的喊杀声,余音犹在,城头上代表陶谦的旗帜,却已经被人换下。

苏泽以“剿匪”为名,忽自任城发兵,沿途星夜驰援,经豫州之北沛国直抵彭城。

看来是被东莞郡战事所吸引,彭城守军没有战争准备,仅三日时间,苏泽便强攻攻破城池,占据了这里,并俘虏守将张闿。

“进城后不能扰民!”

“遵命!”

苏泽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当然很少有人敢触犯军纪的,即便真的有,那么杀掉就是了。

“这是彭城吗?”

进城后,苏泽对彭城之大感到震惊:“这里的繁荣恐怕也要比昌邑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样的评估,并不容易。

须知昌邑城却为兖州治所,集一州之地资源之富,方蕴其养,可谓人文荟萃之地,可称经济、政治之重心。

而将昌邑城放在彭城前面,则是显而易见地被比较。

随军出战的谋主荀攸,笑着为苏泽解释说道:“越说越自然呀,昔秦楚之时,楚义帝熊心,西楚霸王项羽,楚王韩信,楚元王刘交,都先后在彭城筑城。历经无数世代积淀,方有今天的风景,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超越的。”

很显然,彭城的历史底蕴,超过了昌邑太多。

古代城镇建设由于生产力较低,收集石材、木材效率不高,所以常常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其建设时长按世纪计,非一代所能赶超。

6000多年前彭城先民已在这里生息劳作。

至原始社会结束时,尧更封彭祖在彭城,称大彭氏,是五霸之一。

昌邑相比之下则更显欠缺。

但苏泽没有灰心,用水泥,筑城的困难一落千丈,昌邑城由他管理,要想平起平坐乃至赶上彭城,完全不用一百年,连十年也没有。

“奉孝、五年内、我可以使昌邑比彭城还大、你们相信吗?”

苏泽伫立城墙之上,俯视眼前这座可以用雄伟来形容的古老城市,但内心有着一种不屈的毅力,澎湃而来。

郭嘉心有所感,笑着对苏泽说道:“主上天纵之资自然能人不为,嘉于是观望善哉。”

君臣两人遥看徐州,有冲天豪气。

四月三十五日苏泽不留彭城,率一万青州兵渡过淤黄河直奔下邳城。

占领都发展成这样,一万匹兵马、这么大规模的进军,当然不可能有任何遮掩行迹。

苏泽在军中,他也知道这个道理,按行程计算,三日之内,一定能到达下邳城外。

彭城一役,青州兵夜袭张闿军军寨,继而攻下彭城,此仗堪称出奇制胜。

假使陶谦包办的守将张闿可以紧守城,但却可以再坚守数日,苏泽也不得不在此付出更大代价,遗憾的是张闿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甚至二流也不能称,在自家军寨大火起时,即起兵出城救兵,正好为枕戈待旦太史慈率部擒获,一击即溃。

张闿像丧家之犬一样在乱军中被太史慈乘乱夺门而去,并将其擒获为俘虏,彭城也因此被攻破。

苏泽留五百军马收押彭城看押囚徒,又马不停蹄地越过淤黄河直抵下邳。

这么快的进逼是想使陶谦顾此失势,很难压制昌豨泰山寇,再坐视局势向不利于徐州方向发展。

皆至此,彭城已断,下邳急告,苏泽本人倒不甚急。

在青州兵首次这么大规模地对外作战时,虽以“剿匪”为名,但其实是在报复陶谦之前在兖州的一个小动作。

复仇练兵两不耽误,苏泽指挥有方,这是手下青州兵首次面对天下群雄露头角。

尽管初战告捷了,但苏泽手下的这几名青州兵望着下邳城垣,额上还微微地看到了汗水,情绪相当紧张。

接下来两人面对的情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困难,苏泽凡是经过村镇都是停步不前,显示井然有序,其实谁知道呢,自己心底里简直是慌了呀。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