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脸色涨得通红,大声说道:“诸位,愿不愿意?”
“好!”
“好!”
“好!”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周围的士兵们就纷纷附和起来,大声地喊道。
仿佛是要用尽全力一般。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如果自己的声音不大的话,那么,自己的偶像,根本就不可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他们已经不敢再去幻想自己的偶像能够认出自己了,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偶像,李佑,能够听到他们用尽全力,说出“我们愿意”这四个字。
对于如此豪言壮语,如此恢弘的乐曲,有多少热血汉子会拒绝用这首歌来当军歌呢?
一想到这首歌将来会成为大唐的军歌,他们的心中就充满了自豪。
这是他们这辈子听过的最好听的一首歌。
既然大家都很喜欢这首歌,那李世民为什么要把它当做自己的军歌?
可是李世民的举动,却让李佑再次陷入了困境。
这是李佑的作品,也是李佑的作品,而这一次,《精忠报国》被确定为大唐的军歌,将会被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李佑的名字,将会被他继承。
每一次有新的士兵加入到军中,他都会学习这首歌,所以,只要是听到这首歌的人,都会想到李佑。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李佑,才会有如此豪迈、激昂、雄浑的乐章。
所以,在场的一些大臣,特别是那些世家大族的人,更是羡慕,嫉妒,嫉妒,嫉妒,嫉妒,嫉妒。
如果用二十一世纪的话来说,这些人的名字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柠檬精”就是最好的。
但话说回来,他要是不被人嫉妒,那就是个废物!
李佑可是真正的天才,自然会引起别人的羡慕了。
如果不是羡慕嫉妒,他李佑怎么可能是一个天才!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柠檬精,也有一个真正的天才。
看着那些羡慕嫉妒的人,这些爱才者们也是纷纷走了过来。
“李将军,你真是太有才了!没想到,你不但会写诗,还会唱歌!”
“今日《精忠报国》一曲,莫说是军中将士,便是我这种读书人,听到了也会生出一股披甲上阵,征战沙场的感觉!”
是的,这就是孔颖达,曾经在朝堂上,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李佑的天赋。
这个人是孔子的后代,哪怕是李世民,也是如此。
但是,当他听到李佑的《精忠报国》的时候,却像是一个小孩子看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他的胡子都在微微的颤抖。
他一张苍老的脸上,满是血丝,显然是被李佑的《精忠报国》给感染了。
所以,孔颖达说她也受到了李佑的影响,要去战斗,果然是真的!
试想一下,一个读书人,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被影响到这种程度,可想而知,这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男人们,会有多么的兴奋!
既然孔颖达都这么说了,那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孔颖达之后,虞世南这个和孔颖达齐名的大儒,也是和孔颖达一样,对李佑的天赋赞不绝口。
“不错!李将军的鎏金体,我有幸见过,可以说,他的字,就算是书圣,也要逊色一筹。李将军,你的天赋,当真是惊世骇俗,让人叹为观止!”
不管是孔颖达,还是虞世南,都是大唐最顶尖的学者,虽然李佑现在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和他们比起来,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论说服力,这两人的话语,在大唐都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而现在,当他们两个都对李佑赞不绝口的时候,那些中立的文武百官,却是彻底的傻眼了。
这个李佑,到底是何德何能?
一念及此,众人不约而同的都是一阵苦笑!
这是何德何能?
李佑的天赋,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还不能说明他的实力吗?
这是一首绝世的诗词!
这首诗,是两首!
这首曲子,是三大名曲!
这是一本四大秘籍!
这四个方面,每一个都是神级的!
当然,这还不包括李佑的神医!
没错!
这个李佑,本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
一般?
没有!
如果是一般的大夫,又怎么可能救活孙思邈的长孙皇后?
如果是一般的大夫,他也不会去救秦琼和秦大将军了!
而且,他还治好了秦琼的病,让他的伤势痊愈,让他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可以再上战场杀人了!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想到,他竟然会是一个平民!
要知道,整个大唐,能够得到孔颖达和虞世南这样的大学者的夸奖,李佑还真是第一个。
众人看向李佑的目光中,除了羡慕之外,更多的却是钦佩。
毕竟,一个平民,能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拥有这样的天赋,实在是太让人敬佩了。
这一刻,李靖将军,却是再也无法保持镇定!
他望向李佑的眼神,充满了兴奋。
说句实在话,李靖这一生,从没有打心眼里敬佩谁,可是对李佑,却是由衷的感谢。
就是因为这首《精忠报国》,充满了力量。
“诸位,李大将军送来的《精忠报国》,大家可还满意?”
李靖似乎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便也是学着李世民的样子,开始询问那些将士。
“我也是!”
“我也是!”
“我也是!”
所有的士兵,都是声嘶力竭的大吼着,挥舞着手中的兵器。
这样的威势,足以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
“行!既然如此,我们就高歌一曲《精忠报国》,把李大将军的祝福,送到边境,把那些突厥人全部干掉!”
李靖此言一出,文臣们都是大吃一惊。
好吧,不得不说,这一曲确实很不错,可以振奋军心,但是你让这些士兵们在这里唱歌,未免有些太过份了。
这李佑到底是什么来头,也就算了,你李靖可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老将,居然还能做出这么荒谬的选择!
原本,文武百官们还以为士兵们会反对,但是,当他们听到李靖的这个决定时,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反对,相反,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一丝期待。
第146章平静的日子
“好!”
“好!”
“好!”
士兵们齐声呐喊。
李靖看到这一幕,当即高举武器,高声喝道:“杀光所有的突厥人!”
“杀光所有的突厥人!”
“杀光所有的突厥人!”
“杀光所有的突厥人!”
所有的士兵都兴奋地跟在李靖的身后,大声地喊着,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偶像能够听见,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
李靖的话,让士兵们的士气达到了顶点,三个人喊完之后,李靖才再次开口。
“既然如此,李大将军可否为我们引路?”
李靖目光灼灼地望着李佑,代表着他的部下,向李佑提出了这个要求。
李佑又怎么会拒绝这个要求?
更何况,他还没有拒绝的余地!
虽然他不能战斗,但是他却可以让自己的士兵,都跟着他一起战斗,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刺|激的事情!
李佑用力地点了点头,再次举起了手中的木槌。
他要重新为大唐的士兵弹琴,这是一种荣耀,但是在李佑的眼中,却是一种荣耀。
他们是李世民,也是他们的功臣。
再说了,说难听点,今天出来的那些士兵,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这也是李佑引以为豪的原因。
“砰!轰!轰!轰!轰!砰!
“烽火四起,江山尽在北方!龙旗一展,战马一声长啸,一片冰霜!”
………………
李佑点了点头,下面的士兵也跟着唱了起来。
李佑一人一曲《精忠报国》,就已经让所有人的血液都沸腾了,更别说是十万士兵了!
如果有人仔细地观察这些没有跟随大军而来的人,一定会发现,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色,甚至连他们的拳头,都不自觉的攥紧了。
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就连李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支军队了。
这一幕,堪称“千古奇观”!
这是一首十几万人的歌曲!
这是一股浩浩荡荡的气息!
随着这雄壮的歌声,李靖率领着这支十几万的军队,缓步而行。
至于李佑?
即便是手臂疲惫,他也没有停下手中的战鼓。
他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他不能随波逐流,他要将自己的实力,传递给所有的士兵。
于是,李佑的鼓声就没有停止!
一次..
两次
三次
四下
………………
直到十万大军彻底从李佑的视野中消失,李佑这才停下了手中的战鼓。
不知不觉间,李佑的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不管在什么年代,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军人,都是最受人尊敬的。
大唐是这样,二十一世纪也是这样。
那些牺牲的无名英雄,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但是他们却为了人民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世上,没有和平的时候!
只是,有一个人,在为你背负着沉重的担子!
李佑的日子,在大军开拔之后,又变得风平浪静起来,就算是之前与他为敌的世家,也不再对李佑出手。
或许,这也是他们在李佑手上吃了不少苦头的缘故。
毕竟,无论他们有没有证据,最后都会被打的很惨。
第一次,长安知府裴廖被杀。
第二次,王光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第三次,裴寂也被杀了,不过即便如此,他也被关在了大牢之中,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被放出来。
第四次,郑快钱虽然没有被判死刑,但是他的名声却是彻底的臭了。
每一次都是以失败告终。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同归于尽,但是,他们怀疑,是不是老天爷瞎了眼,所以,每一次,不仅仅是那些世家子弟要承受巨大的损失,就连李佑,也因为他们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针对他,不但没有受伤,反而让他的声望越来越高。
换做是谁,都受不了这种结果啊!
哦,对了,水灾的事情,原本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他们想要用粮食来限制李世民,可是李佑却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大批的土豆,一下子就让他们的家底损失了一大半!
这一次,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敢乱来的。
他们需要制定出一个完美的计划,来对付李佑。
没错,在经历了这么多的失败之后,各大世家并没有放弃,相反,他们对李佑的仇恨更深了。
因此,这种暂时的平静也许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这是一场风暴来临之前的平静!
现在,各大世家都在韬光养晦,一旦有什么动作,必然会将李佑打入地狱。
毕竟,在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各大世家都不会再轻视李佑了。
他们之所以让李佑暂且逃走,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他的身份!
但是,这一次,却绝不会重蹈覆辙。
不过,既然他们要做什么,那就让他们做吧。
他有系统,又有那么多的神通,想来就来,李佑等着他们的挑战!
要不然,一天到晚都没有人来烦自己,那就太无趣了!
所以,对于那些世家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对于李佑来说,却只是一种娱乐。
他根本就不怕。
而且,李佑似乎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而是继续自己的生活。
然而,就在这一天,一张邀请函,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请柬不是别人寄来的,也不是那些权贵子弟故意招惹的,而是孔颖达大学士亲自送来的。
“佑哥,你怎么这么牛逼?你要知道,这次的诗会,只有学生才能参加,孔大师却亲自给你发了邀请函,别说是长安城,就算是放眼整个大唐,恐怕也只有你一个人能够参与!”
孔颖达将邀请函交给李佑,说了两句话,便告辞离去。
而房青筠,在孔颖达离开之后,就像是一个花痴一样,对着李佑用一种崇拜的口吻说道。
“不对啊,清筠姐姐,这不是一场诗会吗?李佑笑了笑,用手指在房青筠的鼻子上轻轻一点。
话虽如此,但李佑却从孔颖达的话中,听出了这场诗会的来历。
这一次的诗会,乃是朝廷主办,每年一度,旨在选拔贫寒子弟,以求打破士族对学生的垄断。
这是李世民的主意,只要是读书人,或者是平民,都可以参加,李世民甚至还立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只要能拿到前三甲,就可以得到朝廷的嘉奖。
甚至有可能因为这一次的诗会,而被朝廷任命为官员。
因为今天的诗会,除了李世民,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虞世南。
他们不仅会参加,而且还会担任评委,如果仔细调查的话,这次的诗会,就像是一次小型的科考一样。
可是,有句话说的好,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李世民的计划很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但即使如此,这一次的盛事也得以举行。
不过,李世民的诗会,在长安城的文坛上,也算是一次罕见的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