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言情小说 > 大唐:八岁造反,送李世民成太上皇!

第五十四章 朝议

“放心吧,母后那边已经答应了。”

李承乾伸手拍了拍李泰的肩膀道:“好好跟袁天罡学习,争取以后多研究出来一些跟香皂一样的赚钱的东西来。

到那个时候,咱们兄弟就可以吃香喝辣了。”

“好好好,我先去给母后问安。”

李泰可不傻。

不能李承乾说什么,就相信什么。

所以跟李承乾说完,他就朝着长孙皇太后的住处跑了过去。

“母后,青雀来看你了。”

李泰高高兴兴地跑了进去。

“遇见你大哥了吗?你大哥刚走。”

长孙皇太后看了看自己的胖儿子,笑着问道。

“看见大哥了,大哥说要让我去跟袁天罡学本事,学会了还给我奖励。”

李泰一脸单纯地述说着。

其实他就是来长孙皇太后这里背书的。

他非常清楚,现在李承乾成了大唐的皇帝,能够管得到李承乾的没有几个了。

除了一直躲着不想出门的李渊之外。

可能就只有眼前的长孙皇太后了。

至于说太上皇李世明。

李世明的事情那么忙,怎么可能管他这些小事儿。

所以……

李泰很聪明地把长孙皇太后作为了自己的靠山。

“嗯,那你怎么想的?”

长孙皇太后好整以暇地问道。

“这个……读书学习的事情,一向都是母后您做主的,所以,跟不跟袁天罡学习,儿子也请母后给我拿个主意。”

李泰一脸认真地说道。

“要我拿主意,那就去吧,能够多学一点儿本领总是好的。”

既然李承乾都提前来打过招呼了,她也没有要阻止的道理。

……

两仪殿。

原本是大唐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不过现在李承乾这个大唐皇帝还小,并未亲政。

把一起的朝廷事务,都交给了李世明这个太上皇来处理。

所以……

大唐朝廷的大小事务,一般情况下都是李世明带领着群臣,在两仪殿商议。

可今日的两仪殿,跟往日有些许的不同。

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朝议刚开始,新上任的礼部尚书长孙无忌,就提出了,要给皇帝李承乾组建一支水师。

而且这支水师,还得跟玄甲军一样,由皇帝全权做主,朝廷不做任何的干涉。

这个议题一提出来。

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没有人说支持,也没有人跳出来反对。

“既然没有人反对,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不过你们放心,这支水师的组建,不需要我们朝廷出一分钱。”

李世明见没有人说话,直接就拍板了,然后问道:

“今日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朝议吗?”

“咳咳,太上皇,陛下的水师需要三州之地作为驻地……”

长孙无忌硬着头皮,今日朝议的重点给提了出来。

他这话还没有说完,下面的人就坐不住了。

立马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什么?三州之地作为一支水师的驻地?这怎么可能,我大唐没有如此先例啊!”

“那是皇上要的!”

“皇上怎么样?皇上也是要按照规矩办事儿的。”

“……”

李承乾想要用三州之地,作为自己水师的驻地的事情,一经提出,朝堂上立刻就炸开了锅。

李世明冷眼看着下面的争吵,没有急着说什么。

他需要好好观察一下,站在朝堂上这些人,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为了朝廷,又有多少人,是在借题发挥。

分清楚了敌我。

接下来才能够更精确地解决问题。

不过。

让他有些诧异的人,以前每次都喜欢唱反调的,被李承乾戏称为杠精的魏征,今天居然如老僧坐定,冷眼旁观。

站在那里,居然一言不发。

这可不是魏征的性格啊。

“魏大人,不知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世明直接就点了魏征的名。

“臣对此没有看法,臣想要问的是,陛下凭什么拿走朝廷的三州之地?即便他是大唐的皇帝,也不能够用三州之地,来作为他个人的军队的驻地。”

魏征说道。

“凭什么?呵呵,问得好啊。”

李世明站起身,走到了大殿中央,对着在场的大臣们说道:

“国库空了,要不了多久,可能连各位的俸禄都发不起了,想来各位大人都有耳闻吧?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最要命的是,突厥大军已经抵达渭水河畔,眼看就要兵临长安城下了。

在这危机关头,朝廷却拿不出钱来组织大军抵挡。

怎么办?

是眼睁睁地看着突厥大军杀进长安城呢?

还是想办法筹措军饷,组织长安城的军队进行抵挡呢?

该怎么选……

想来不用我多说,你们在场的人都清楚。

想要打仗,就需要钱。

钱从什么地方来?

国库反正是拿不出钱来了。”

大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刚刚还吵得不不开交的大臣们,一听到李世明提钱,都非常识趣地闭上了嘴。

“怎么?都不说话了?刚刚一个个的不是说为了朝廷,为了大唐,怎么样怎么样吗?

现在机会来了。

该是大家表现的时候了。

朝廷缺钱,抵御外敌也缺钱。

既然大家都没有办法可说。

那我就给你们一个办法。

没钱,那就筹钱。

让长安城的所有富户,全都出来筹钱。

长安城的有钱人很多啊,八百贯一块的香皂,争着抢着去买。

既然他们能够拿出八百贯,来购买一块小小的香皂。

那就能够拿出钱来,支持朝廷抵御外敌。

至于出多少钱……

买香皂都能够拿出八百贯。

支持朝廷,怎么着也不能够少于这个数吧?

我就给他们凑个整,一家一千贯,长安城的富户,有一家算一家。

先筹他个一百万贯再说。

放心。

你们在场的各位,都是我们大唐的忠臣。

我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大家都会有替朝廷分忧的机会。

既然长安城的富户都慷慨解囊,给朝廷支援了一千贯。

那么……

你们作为大唐的忠臣,怎么也不能够少于他们吧?

这样吧。

你们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一家先给朝廷捐献两千贯,意思意思再说。

怎么样?”

在场的大臣都懵逼了。

原本他们以为,今天来是声讨小皇帝李承乾的。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