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如平等大臣可不管这一套。
他们的内心,自然希望王昔得胜,拥有最高的权势,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活到最后胜利的一刻。
假如,王昔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他们却为了“王氏江山”拼掉了性命,那种胜利毫无意义。
王昔为了“全盘考虑”,希望自己先搞定京城,然后利用归义军的庞大战力,威慑住各方反对力量,就算要大战,也尽量让归义军守卫城防坚固的京城。
可是,季如平等人,巴不得赶紧把归义军召回京城,分散归义军的力量对付各处反抗力量。
拥有了碾压级别的兵力,就算是柳如涛也没什么可怕的。
王昔扫视着众臣的神色,心里已经下了决心。
他作为首领,必须考虑全局,更要考虑到众位支持者的信心和士气。
“好,既然如此,我立即给莽儿去封密信,让他带着大军乘夜接近京城,只是这个消息,必定无法瞒过柳如涛的耳目,我们要先在城内做好准备。”
“有了归义军的支持,大家直接把兵力分散开,抢先控制住朝廷,控制那些不合作的大臣家邸,若能抢在柳如涛之前完成这一切,大事可为!”
季如平等人大喜!
丞相大人“从善如流”,他们的安全都得到保障了。
打一场“必胜之仗”,他们自然有十足的信心。
接下来,他们热情高涨地开始讨论兵力分派。
王昔最后沉下脸来警告他们。
“起事之时,关键不仅在于如何攻,还在于如何守!皇宫和四城城门就是争夺最关键的地方!”
“尔等休怪老夫把丑话说在前面!四城城门必须一个不失,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谁若出现闪失,我必亲手摘下他的脑袋!”
“丞相,大好消息啊,北边终于传来消息,燕王准备配合我们的行动,出击威压北方边境了!”
王昔又惊又喜,激动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北方越州等地的大战其实一直没有停止,但是燕国难以直接供应十万铁骑的行动,攻势缓和了许多。
朝廷距离北境毕竟遥远,难以尽知当地的情形,再加上王昔等大臣有意误导。朝廷上下竟然判断燕国今年攻势不利,可能退回去了,等来年开春再行进攻。
越州等边军几次向朝廷急书,让朝廷不可放松对于燕国的提防,全都石入大海,根本听不出个响动来。
燕国的大军来得太是时候了。
归义军北撤之后,其实要同时面对南方和北境和压力。
北境之兵虽是边军,却是面对北燕的第一道防线,兵力之精锐几乎不在京城禁军之下,作战经验则尤有过之。
现在,有了燕国的边境压力,他们自顾不暇,肯定不可能再干扰到归义军的行动。
接到消息之后,就连王昔都感叹起来,可能是天意如此,让归义军有机会直接潜回京城吧。
……
“陛下,东齐已经传业消息,徐大人已经说服了齐王,两国正式结盟,而且齐国已经把主力大军调至北方,从侧翼对燕国形成威胁。”
“不过,我们同时接到消息,北燕大军行动,已经威逼至北方诸州了。”
李邈同时给林墨带来了好消息和坏消息。
“此事更加证实了王昔必定跟燕国达成了密约,否则岂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李邈极为愤怒。
朝中争斗,到底还属于内部矛盾,但是燕国可是敌国啊!
历来西秦与燕国的对战,都处于下风,最惨的时候,甚至被燕国铁骑深入国境,当时燕军的手段极为惨忍,屠城乃是家常便饭,造成数百里无人烟的惨象。
从那时起,西秦与燕国就成为了死敌,西秦朝廷每年不惜巨大的代价也要巩固北境边防,也使得北军成为西秦最庞大的一股军力。
王昔跟燕国达成密约,无异于引狼入室,他难道就没有想过,一旦燕国趁着西秦大乱之机再次深入中原和南方,会残害多少百姓吗!
柳心兰等人也露出气愤之色,更别提庄清言和裴江了。
过去他们对于王昔还只是听闻其名声,不太了解他真正的为人,现在才感觉,投效陛下真是太对了。
别看他们的家乡在南方,离北燕较远,但若让那个奸相完全掌握西秦国,整个西秦国必无幸免,南方的百姓也会遭难。
林墨反过来安慰起他们来。
“对于王昔的为人,你们才知道么?把这些情报都收集好,等将来把王昔明正典刑,这些都是他的罪名,甚至是燕国的罪名!”
“燕国!”
李邈等人一惊,震撼地看着林墨。
“当然是燕国的罪名!他们总不会觉得擅自插手我西秦国内之事,不需要付出代价吧!等我们稍复元气,朕必定要为西秦子民除此大患!”
“陛下英武!”
庄清言和裴江都觉得一股热血上涌。
他们被陛下说服,投效于朝廷最大的梦想就是扬威疆场,大破北燕。
陛下眼下虽然要专注于权势斗争,但是对他的许诺一直没有忘记,自然让二人大感振奋。
“陛下,我们应该加紧跟京城中忠直的大臣联络,若能得其策应,就可以更快地杀回京城,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支援北疆啊。”
林墨微笑着反问道:“大司马,我来问你,你到底要串联哪些朝廷大臣,让他们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你要如何保证他们之中,真的是忠于西秦,而没有暗中被王昔收买?”
李邈反驳道:“我们大可以直接联络太尉柳如涛,臣敢保证,柳大人绝对不是王昔的人,以他的威望与领兵经验,对我们肯定是巨大的帮助。”
他知道林墨之前就通过柳如涛来牵制王昔,再加上柳心兰的原因,两人之间必定有着相当的默契。
柳心兰也露出企盼的神情。
在她看来,此事上,“夫君”陛下跟父亲联手,乃是顺理成章之事,也会成为一段佳话。
林墨却摇了摇头。
“太尉心怀家国,自然不需要质疑,可是在政斗经验上,他跟王昔相差颇远,我敢保证,太尉府中以及他所亲近的大臣里,绝对有王昔的耳目!”
李邈和柳心兰都无法反驳,陛下所说的,很可能成真。
那跟柳太尉联络的话,反而会暴露他们的行动迹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