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之中,不全是蠢人,这次他们是被自己打了个措手不及。
即使以燕国的实力还无法制造出炸药武器,他们也会研究这种武器到底最适合在什么场景中使用,是否有方法进行防备。
西秦军如果自以为有了炸药,就直接天下无敌,那接下来他们很可能会品尝到大败的滋味。
即使燕军短时间内还想不出对抗炸药武器的办法,西秦自己也会受到武器产量以及运送等条件的约束。
林墨之后必定会继续改进热武器,希望让它的使用更加便利,发挥的空间也更大。
但是当务之急,其实是要改进加工工艺,增加各种工坊,还有就是简化它的存储与运输条件。
好在郑平要塞已经回到西秦的手中,这对于西秦的防守就是最大的有利之处。
通过今天的大战,林墨对于郑平要塞的坚固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兵力,还有费青这等名将,敌军纵百万之众,放他们攻上三五年,想攻下郑平,也得靠老天爷给面子才行。
更让他们欣喜的是,燕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完全没想到会在一天之内连城墙都守不住,所以内部的粮仓根本来不及转移,这些仓库里的粮食和物资,全都落到了西秦军手中。
后方转运之弊大大减轻,可以让长期处于战争下的北境百姓得到喘息的机会了。
不过,他们也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就是之前北方全在燕军的掌握之中,他们的情报不足,需要让探马们尽快熟悉郑平以北的环境,探到珍贵的军事情报。
此外就是南方城墙已经被他们炸塌了大片。
虽说那是在郑平以南,但也必须做足准备。
万一燕军尽起大军再攻郑平,很可能不顾一切地把郑平包围,从多个方向同时进攻,南面的城墙并不安全!
他们若是不能抢在燕军再次发起反击前修好城墙,郑平要塞恐怕就要把要塞二字去掉了。
一个露风的“破城”而已。
林墨把庄清言调至郑平要塞一起商议。
对于费青、裴江甚至是李邈来说,其实早就有了想法。
无非就是再征民夫,现在军中的役夫就先别放回京城了,让他们一直修好郑平要塞的城墙为止,其他各城,则不断地向郑平要塞运输。
原来是送粮草,现在改成送石块等物。
庄清言来到郑平,了解城中夺得了燕军大量粮草之后,却完全反对他们的意见,强烈要求陛下不要再强征民夫。
“陛下,北境百姓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若是让他们在本地做事,那倒也罢了,不断北上,远至郑平,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播种,今年一年的收成都完了。”
“郑平要塞既然收复,后面的作战,已经非常有利于我军,我们还是想办法与燕军周旋,莫要把苦难再强加在百姓身上了。”
庄清言这段时间就在后方负责转运各种物资,对于蒙城及周边各城的百姓负担之重,已经深有体会。
费青没好气地道:“庄兄,切莫效妇人之仁啊,我们挡住燕军,才是最好的减轻百姓负担的办法,只有打退了燕军,北境百姓才能稍歇啊。”
林墨摆了摆手。
“朕这次支持庄清言的意见!”
准确地说,他把庄清言召来郑平,就是为了让他替自己说这番话的。
林墨内心暗自吐槽,他现在倒是越来越精通皇帝权术了。
“我们打败燕军,是为了让百姓休养,让生产发展,避免他们的劳作成果毁于战火。假如现在强把他们征来作役夫,那结果并无不同。”
“而且,朕也有些计划,那些百姓在自己的城池,离家乡较近的地方替朝廷服役,既有利于家国,又能照顾田间生产,比起远调至郑平要塞强得多。”
现在天泉商会主要的工坊还是集中在京城中原地区,随着平定南方,现在南方又新开了大量的工坊。
可是,若是把中原和南方的物资远送至北境各处战场,不但路途遥远,而且中途还有可能受到燕军骑兵的袭扰。
假如被他们抢夺了去,反过来对付西秦军,那就亏大发了。
想来想去,北境当地才是最适合营建新工坊的所在。
只要北境之地工坊成型,可以大规模生产火药与新型铁器,不但可以帮助北境抵抗强燕,甚至将来还能提供大军北伐之用!
强行拉壮丁来修复郑平,只是谋一时之利,而让百姓在自己所在的城池服役,加大工坊建设,才是利在长远。
陛下已经做了决定,费青等人自不好反对,可是他们也直接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陛下,我们总需要对付燕军的章程吧?假如他们直接退走,一切好说,假如他们发起反击,我们不能只靠着嘴来劝服他们。”
林墨微微一笑:“这一点,朕也想到了,你们还记得,我大军北上支援时,曾经听到一个消息。”
“东齐王出兵迅速,大大出乎了燕军所料,使得他们在大军调度上出现了问题,被东齐大军钻了个空子。”
“确实听说过。”
林墨指了指西边,又指了指东方。
“不要以为郑平要塞就是天然的主战场,我们自己会受到涪成郡王氏残部的牵制,燕军同样也得顾及东齐的威胁。”
“从东齐北上,虽然路途遥远,不足以直接威胁燕国首都,而且他们的军力也不足,却能直指燕国的林州、恪州,这两地乃是燕国经济发达之地,燕国绝对不可能放任其被破坏。”
“朕会离开军中,东往齐军所在,想办法帮他们一把,只要我们能放大东齐军的威胁,那么燕国就算想对郑平要塞发起反击,只怕也是有心无力啊。”
费青和李邈相顾苦笑。
陛下提出的确实是一条妙计,如果他不是又想亲自冒险,两人只怕会立即赞同。
“陛下,您又要亲自前往?我西秦朝廷还是有些人才的,哪能事事都让陛下亲为,那还要我们这些臣子做什么?”
李邈主动说道:“老臣在朝日久,过去跟东齐也算有些交情,愿意代陛下前往。”
林墨根本不给他们劝阻的机会。
“少给朕扣帽子,朕可不是信不过你们的能力,而是早就在东齐有所布置,没有人是比我更合适的人选,都别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