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玄幻小说 > 猫界游侠传

第17章 为梦想求学奋斗

月盈轻轻拿起一本书,她的声音柔和而温暖,仿佛一股清泉流淌在孩子们的心间。她微笑着对十二说道:“不再谈论你外祖母的事情了,让我为你讲述这几本书的内容吧……”她指着一本书封面上,几个醒目的字迹,继续说道:“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东方猫族史》,它记录了猫族百姓来到东方大地后所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首先,书中讲述了猫神巴斯泰托的故事。巴斯泰托在人类的世界里备受崇拜,正是因为他的庇佑,我们猫族才能在众生中占据如此崇高的地位。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过了漫长的岁月,一群猫族的平民百姓踏上了东方大地,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于是,东方帝国应运而生,一位极富威望的男子被推选为皇帝,他便是东方帝国‘统天王朝’的第一位皇帝统天一世……”

其他几个孩子听到母亲正在给十二讲故事,纷纷走过来坐在他们身边,好奇地聆听着。

月盈微笑着说道:“这本书所涵盖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向你道尽。科举考试将涉及四个科目,它们分别是‘历史’、‘经法’、‘律疏’和‘诗赋’。”

她轻轻放下手中的《东方猫族史》,又拾起另一本书,微笑着说道:“这本书名为《统天经法》,科举考试中的‘经法’便是对此书中内容的考查,这本书是东方帝国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方针。”

她再次拾起一本书,轻声道:“这本书名为《猫律》,科举考试中‘律疏’部分,便是考查此书中的内容。另外,学会作诗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考试中会考查‘诗赋’……”

月盈的话语如春风拂过,让十二原本沉重的内心泛起了一道波纹。他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声叹息像是一颗落寞的流星,划破寂静的夜空,瞬间将他的失落与无助洒向了四面八方。

“怎么了?”月盈轻声问道,她的眉宇间充满了关切与温暖,像是春日的阳光照耀着十二的内心。

十二垂下了头,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沮丧,“阿娘,我觉得我可能考不上了。”他双手揉搓着衣角,眼中闪烁着迷茫与无助,“我知道,我现在还一个字都不认识,要考那么多的知识,我怎么可能记得过来呢……”

月盈心中明白,十二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可是,她不能让这孩子在失落中沉沦。她要给他希望,给他勇气,无论如何也要激发他内心的斗志。

“这几天,阿娘就只教你识字。”月盈轻声道,她的语气坚定而温柔,“你哪里也别去了,就在家里认真学。你要相信,只要你有心,就一定可以做到。”

十二抬起了头,眼中闪烁着决心与坚毅。他点了点头,仿佛在那一刻,他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然而,三天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在这转瞬即逝的三天里,十二除了吃饭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在努力学习识字。尽管十二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可在短短三天里,他仅仅学会了将近一百个字。这一百个字,看似不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微不足道。

“考生大会”的金色铜钟悠悠响起,十二像一颗热切的流星,穿越百姓书院的古老门槛,迎向那块位于书院中心的空地。他的步伐轻快,每一步都像是在与时间赛跑,时钟的嘀嗒声在他的心跳中回荡。

那块空地,看似平凡,却是一个智慧的熔炉,等待着一场思想的碰撞。草编的坐垫整齐划一地陈列在地上,像是大地的小小疹子,静静地诉说着土地的辛勤和奉献。它们沉默无声,却仿佛在告诉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学子:这是你们的舞台,让思想碰撞,让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绽放。

一尺高的台子静静地矗立在空地的中央,它简单而庄重,承载着书院的历史和荣耀。它的存在,像是一面明镜,反射出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考生的决心和梦想。十二坐在台下的角落,他静静地打量着那些陆续到来的考生,他们有的自信满满,有的严肃深沉。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故事,他们的眼神都充满了期待。

十二看到他们大都比自己年长很多,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们是一群有故事的学者,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他们是学识渊博的象征,他们是智慧的象征。

十二顿时心中黯然,他深知这些考生的识字水平必定远超自己,看来考取功名离开石竹城的愿望已经化为泡影。科举考试这条路显然行不通了,他必须另谋出路。明知无望,继续留在此地聆听城主主持的考生大会已毫无意义,他决定迅速离去。

正当十二准备离开这片是非之地时,背后突然传来了一声熟悉的呼唤:“十二!”他缓缓转过头,望向声音的源头,发现竟是住在他家隔壁的少年大西。大西和十二同年同月同日生,从小便像一对无尾熊般纠缠在一起,他们在一起玩耍时,欢声笑语总会不绝于耳。但是,大西一直以来都是个逍遥自在的浪荡子,他对学问可说是敬谢不敏,这会儿怎么有兴趣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报名呢?

十二的眉宇间充满了疑云,他转向大西,语气里透着惊讶,“大西,你来到这里,难道是为了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

大西叹了口气,无奈地答道:“是啊,我阿爷阿娘非要逼我来参加这场科举考试,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没想到你也在这里,难道你也准备参加今年科举考试?”

十二点了点头,微笑着道:“没错,我也是为了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而来的。对了,大西,你什么时候学会读书写字的?”

大西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奈,像一首未完的诗,在太皓的耳边低吟,“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你是了解我的,我是个大字不识的愚者啊。”他苦笑着说,脸上那种深沉的无奈更浓了,“我说我不想来参加这个科举考试,你猜我阿爷怎么说?他说,如果我不来考,就永远不要让我进家门。那种坚决,你能理解吗?我只能顺着他的意思,来参加这个考试。如果不这样,被赶出了家门,我还能去哪里呢?到时候只能四处流浪了……”

十二道:“若是我身处你的境地,我定然不会前来应试。我之所以参加考试,只是为了追寻离家出走的梦想。”

大西惊讶地道:“什么?你是因为渴望离家出走,才选择来参加考试的?这可与我恰恰相反,我是因为畏惧离开家才来这里的。你说这……”

就在此时,突听台上一位身穿官服的男子,声音洪亮地宣布:“所有报名的考生,现在都已经到齐了。让我们热烈欢迎石竹城城主慕武登台,为众位考生发表一番话语。”十二和大西立刻端正坐好,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台上。

在台上,一个银发的老者静静地出现,他的目光如深邃的星空,悠然扫过台下熙攘的考生。他的声音沉稳而庄重,就像古老的书卷缓缓展开,飘散出智慧与威严,他便是石竹城城主慕武。

“众位考生们,”慕武城主开口,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每年我们都要在此相聚,进行一次智慧的较量。如今,这场考验又将再度开启,你们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众位考生异口同声道:“准备好了!”

慕武城主继续说道:“自非昔皇帝以来,我们东方帝国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科举考试,旨在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国家的优秀才干。每年,全国各地的考生纷纷涌至都城,数量多达上万,然而只有那些名列前茅的考生才能得到皇帝的接见,并获得加官晋爵的机会。然而,这上万名考生不可能全部进入都城参加最后的‘京试’,因此,考生需要在各自所属的城内先进行一场选拔考试,即‘城试’。只有‘城试’中的第一名,才有资格前往东方帝国的都城参加‘京试’。”

此时,台下的考生中,有一位忍不住插话道:“城主,这样的话我已经听了三遍了。”

慕武城主微微一笑,瞥了他一眼,然后继续说道:“这些话,本官是特地为今年初次参加科举的考生们讲述的。此次科举考试,依旧分为文试与武试。文试,便是我们熟知的文科考试;而武试,便是考察武艺的考试。然而,我们石竹城的子民向来重文轻武,以至于城内已经十年无考生敢于尝试武试了。因此,我只需向你们详述文科考试的内容。文试包括‘历史’、‘经法’、‘律疏’和‘诗赋’,四门科目各出一题,这你们应该都已了解吧?”

对于那些往年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考生们,科举考试的种种早已洞悉清晰,他们宛如平静的湖水,从容不迫地回应:“是的,我们都清楚,都清楚……”然而,像十二这样的新考生,他们的理解仅如冰山一角,对科举考试的认知还需深入探索。

大西轻声问道:“十二,你知道要考这些吗?”

十二以微弱的声线回应:“我知道,我阿娘已经告诉过我了。”

大西点头表示理解:“我是刚刚才得知这个信息的。”

慕武城主继续说道:“今日只是简单地为诸位举办了一场考生大会,并无太多繁琐事务。明日一早,我们将在书院内举行一场‘城试’。而那个能够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的考生,将在下月初一那天,由苗起副将亲自陪同前往都城,参加‘京试’。现在,诸位可以先行离去,回到家中好好休息,但请务必不要忘记明日的考试。”说完这番话后,他便离开了讲台,而台下的考生们也纷纷起身离席。

十二心中暗忖:“此番考试,我定难夺得桂冠,不如此刻前往城主府,将我所报的名取消掉,以免成绩不佳,颜面尽失……”思绪纷飞之际,大西开口道:“十二,那咱们一同回去吧。”

十二迟疑道:“我……尚有些许事务,你先请回吧。”

大西疑惑地问:“何事?此地尚有何等要事?”

十二轻声道:“你先行离去吧,待会儿再与你详述。”

大西瞥见他神秘兮兮的样子,但并未继续深究,而是选择了独自离开。

十二便焦急地追赶着慕武城主,此时城主尚未离开书院,他急切地朝着城主的背影呼喊:“城主,城主,请您留步!”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书院中的古老石碑在低语。

慕武城主和他的随从们听到声音,停下了脚步。他们的目光集中在这个叫十二的身上。十二正要向前迈出一步,却被一旁的随从挡住了去路。慕武城主转向十二,询问道:“这位考生,你有何事?”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像是古老城墙的回音。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