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苏军定然就不会是如刘威所说的那样,是个人才,只要是个开店要买牌匾的,首选肯定是崔器那,实在没钱也要花五十块钱买个他徒弟的。
“还有一个就是,就算是咱们罗家又新开了一家店,在崔器那定制的一块精品匾额,罗茜小姐都能一个人扛回来。”罗宾有些不解。
“你们两个,去查一查赵伟大的雕刻店,看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一旦发现什么东西,第一时间向我报告!”罗宾吩咐俩人道。
“好了,你回去吧!再有什么发现再过来告诉我 去财会那里领十块钱”
“谢谢罗主管”说着伙计拔腿就往偏房走去。
罗宾又想了一会,他还是决定去罗部那里走一趟。
……
苏军和苏布衣扛着牌匾到家时,都累个半死。
半路上时,苏军都后悔没带陈大雷来,一旁的苏布衣则后悔骂了那个崔老头,如果他憋住性子的话,苏军倒有可能花了那五十块钱。
一到家,陈情等人接过东西,收拾好。
苏萌看样子极为开心道“哥,我以后都不会怕刘春花了!”好像获得了极大的胜利。
果不其然,有了刘春花过来镇场子,比苏军本人都管用太多,就连有人壮这胆子过来冒领,直接被其大骂一通。
一大早,樊冈过来露个面打个招呼就回水仙镇了,陈情听他描述的樊母的病情,好稍了几副药带回去,又是救他自己又是稍药的,樊冈感激不已。
六子一伙人还是留下来帮忙了,有的主动去小道口引导村民,而有的则在一旁看事做事,就连刘威带着几个打手过来,也是井然有序,没出什么岔子。
最高兴的就是苏萌和陈情。
苏萌从一开始要被当作筹码去还赌债,她那段时间都活在恐怖当中,好在有哥哥奋力护住她,然后以女儿身去后山抓蚂蚱抓青蛙,挖野生小萝卜,一直到现在,才算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接下来就是陈情,自从与秦山耀挑明矛盾后,她跟哥哥陈大雷就没回去过那个从小长大的地方,然后妈妈留给她唯一的戒指也丢了,甚至还差点让苏军丢了性命,还好结局是好的,再后来晒大批大批的药材,虽然都是最低价买过来的,但是其中不乏不能使用的,她都要一一剔除。
到如今陈情医馆按时开业,这里的每个人都功不可没,这里面的曲曲折折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苏军说过,陈情医馆只是个开始,他要建立一个全天京市最好的医院,还要创立一个超脱国门的超级商业帝国!
……
“下面请陈情医生讲两句话!”苏军起哄道。
台下如排山倒海般跟着苏军一起。
“大家吧唧吧唧”
台下掌声雷动!
按后世的话讲,陈情就是个典型的社恐,大家都好不容易打破阴霾如此开心,她自觉不好扫了大家的兴。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装,随即上台道“医不识病,用药才不见效,医不识药,见症亦枉然……”
一番讲话下来,众人大部分是蛮胚子,根本听不懂。
无字牌匾,加上文绉绉的医用词汇,大伙虽说听不懂,但还是极为给面子。
其实吸引大家注意力的说是演讲,不如承认是因为陈情的颜值。
别看陈情平常叫苏军都是苏大哥苏大哥的,其实她也就比后者小了点月份,不仅是颜值,就连身材也是无可挑剔的。
毫不夸张的说,陈情不管走到哪个村镇,都是村花镇花的存在,当时阅人无数的苏军见她第一面的时候,就差点折服于她的石榴裙下,以至于彻底得罪秦山耀。
恰好张麻子就在不远的饭馆吃饭,得到消息,这等小事当然是吃完饭再过去处理了,自此,也就有了后面那些事。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也将成为医馆的一大阻力,毕竟陈情的美太让村子里那些妇女有危机感了,都不敢让自己老公来她这里看病——她们太知道自己老公是什么德行了!
说起陈情就不得不提到陈大雷了,妹妹国色天香,哥哥生猛过人,兄妹二人各是一个极端,要搁以前哪朝哪代也是当妃子和大将军的料,史书上又是一段佳话。
陈情讲完,接下来就是剪彩。
这是苏军重生以来商业的第一步,本着干哪行就赚哪行的宗旨,虽然这个医馆只是个村级的,甚至连诊所都算不上,好歹也是个细水长流赚到钱的门店。
苏军,陈情,陈大雷,苏萌四人一起上台剪彩,一人一把剪刀,手起刀落,红色幔布变成五截。
剪完彩,身体有些抱恙的就留下来排成长队,等待陈医生问诊。
陈情查看完病情,就写好一张单子交给病人,道“请去大个子那抓药”,这么多年陈大雷对于药材还是再熟悉不过,再者“大个子”的描述也极为合理。
而苏萌就乐呵呵的在一旁收银,眼看着一把一把钞票进自己口袋,小财迷只道:“这活我太喜欢干了!”
苏军作为实际上的主角自然要去陪好六子,刘威等人,苏布衣也来了,他就那么站在刘威身后,而樊顺利和李胜则拉上几个水仙镇的老友一块准备饭菜,昨天二苏从平安镇带回来许多食材,为了让大家吃饱喝足,份量都没得说,桌上放一个苏大娘就借来的圆桌,总共两桌,一桌八个菜,配上一些散白,倒也颇为丰盛。
送走最后一个病人,今天过来参加开业典礼的人也都回去了,四人累得就地瘫坐,剩下樊顺利和李胜还有过来帮忙的苏布衣在收拾最后的卫生。
连着几天,过来看病的络绎不绝,有的只是过来一睹陈情的芳容,有的小孩子则是过来蹭糖吃,大部分还是确实身体不舒服,听说新开的医馆医术不错,过来一探究竟。
特别是某些旧疾缠身却又信不过苏长根的,在陈情一番调理下,竟顿觉舒服了许多,大呼有效,这一来二去的声名远扬,不仅是泥洼村,就连附近几个村子,甚至镇上的人都宁愿走个十几里路过来试一试,一时间门庭若市,就是把陈情给累得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