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养胎(六)
大兴城王宫内,皇帝陛下刚下了早朝,治下最近除了河西的水患,各地也偶有上报妖魔鬼物残害百姓的事,连这皇城内都起了鬼灾,不仅如此,更有心存不轨之辈,借这妖魔鬼怪之说,说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言,在暗地蠢蠢欲动。皇帝陛下心中思量各地之事,其中猫腻、真假,一时难辨,在书房内一遍一遍的踱着步。
这位皇帝登基上位已有十三年,文治武功,多有建树,在其治下,境内一时一片太平景象,人称杨建成,杨遂帝。
此时,御书房殿内,仆人开始高声宣讲:“吏部尚书、工部尚书、礼部尚书,赵大人、孙大人、郭大人求见!”
“进!”皇帝在此刻一改方才的眉头紧皱,安然大方地坐下,目视前方,换上了一副胸有成竹的气概道。
“微臣,拜见皇上。”
“各位大人,快快请起。方才朝堂上整理的治理河西水患要务,朕觉已觉妥帖,只是最后这钦差大臣一职还未定下,各位可有推荐?”
“微臣已有意向,可安排新晋学士,谢榭,此人南方状元出身,家世殷实,刚正不阿,必可担此大任。”
“微臣另有一角,虎贲营校尉孙自成,此人虽是武官,却是投笔从戎的来历,早年间便是有管理水患的经验,如今亦有军功在身。此人一去,可应付河西种种乱象,不在话下。”
“臣,同意孙大人所述。孙校尉,臣有过接触,此人当可担此大任。”
皇帝心下腹诽不已,不过倒也见怪不怪,心中暗道:“此任确实是个得罪人且耗时日久的大活,首先得去南方筹措钱粮,那些地主豪绅岂是好相与之辈?再后去那救灾一线,饿殍遍野,有的官员却仍在中饱私囊,再一个那饿急的人可还算得人;再之后重建、修缮堤坝,此一番下来,若真能不出大纰漏,回到朝中该是首辅候选了吧。不过几个老狐狸来此都应知晓我心下已定下人物,不过推荐的这两人虽说有些年轻,道可观察一二,说不定真是可造之材。”
“朕,心中倒是还有一人选。”
“陛下,请讲,还有何人可当此大任。”
“海瑞!”
三位大人顿时一惊,不过细细一思量,此人倒是确实可当此大任。
“陛下英明,我等这就去筹办,为其开通打点。”
“嗯,事不宜迟。”
原是那海瑞意图推行上代首辅的“一条鞭法”,层层考核各级官员,最后在多方势力影响下,新政难以进行,他自己也锒铛入狱。不过此人虽说失败,但其才情秉性,无疑不是此次河患的上上选,身家清白,刚正不阿,而且才智出众,绝对是一把“好刀”,河患的解决当是指日可待。
“虽说已经定下了治理河患的人选与以及各项要务,但是各方势力冗杂,人心难测,作为皇帝,还需为海瑞出马前尽可能将人员安排妥帖,理出各方势力的脉络,由朕出面强压下各方声音,哪怕早那么一日解决河患也好。”如此想着,杨遂帝开始继续翻阅各方奏章,重新整理水患要务,不时唤来相关大臣,细细询问意见,不知不觉以至深夜。
下边的仆人见皇帝连日来如此辛劳,心焦不已:“想三月前皇帝病重,几乎命悬一线,好在国师大人送来“虎血汤”,强行吊着陛下的一口气,连服七日后,竟奇迹般的好转过来,待到完全好转,精力甚至尤甚过去,可是即使如此也不该如此着急,这连日的工作怕是又要拖垮了身体。”
“陛下大病初愈,该休息了,莫要再批阅了,若是旧疾复发,您一倒,谁来,谁能管那些灾民的死活呢?”仆人说着普通一声跪在地。
“咳咳......”杨遂帝带着不容置疑口吻轻咳两声,面前的烛火仿佛也感到这位君王的怒意,轻轻摇曳了起来。
“奴才,僭越了。”
看着这仆人只说僭越,完全不提自己有任何不妥之处,况且这年轻人一脸严肃认真地样子,杨遂帝一时有些欣慰,有些心虚道:“行吧,朕知道了,最多半个时辰,去,替我准备些瓜果点心,真有些饿了。”
仆人拜谢一声,一把抹去脸上的眼泪,飞也似地跑了出去给皇帝准备瓜果点心。
“该是你来了,出来吧!”
从一旁书架的阴影里,一个身穿浅色旧道袍的高大身影渐渐走了出来,恭敬地道了一声:“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