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造势,这是前世房地产公司的惯用伎俩,在山旮旯建房子就说是“养生福地”在小水塘旁边建房子那就可以叫做塞纳湖畔,你要是在某小学傍边建造房子,那了不得了那得叫“翰林学府”。要是学校和房子都在河边,那就得叫做翰林江畔,反正怎么吹的好听怎么来,先把房子卖出去再说,至于后边是不是真的有他嘴里的配套,那哪能管那么久。朱祁镇是真的打算把外城建造成为一个示范区,这一来就可带动京城的城建提档升位。另外,房地产这行业可以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建材水泥装修哪哪儿都会被带动。据锦衣卫的观察,仅仅外城这一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以来,西直门附近的偷鸡摸狗案件明显减少了许多。这就是因为建造这些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人有饭吃了,就有奔头了,生活就有了希望,毕竟谁不想在吃饱饭的同时攒点钱娶上一门媳妇,最好是身材结实有肉的好婆娘,冬天的被窝一个人终究是有些冷不是。
下朝后,朱祁镇召集内阁大臣到御书房开会,商讨议论西直门外的二期棚户区改造计划。“想必大家也看到了,西直门外的改造计划非常成功,今天主要是讨论一下二期的开展时间、规模等事宜,请大家畅所欲言”朱祁镇做了一个开场白,剩下的就交给几个内阁成员发言。“陛下,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大兴土木,自古以来大兴土木都是劳民伤财之道”工部尚书王时率先发言。“陛下,第一期改造共花费国库及内帑五十万两,一共改造了一万户,接下去再做恐怕国库无法支持”户部尚书王文接着说道。诸位看看这个,说罢朱祁镇让金城把锦衣卫关于京城百姓讨论的话本给李贤递了过去,众人传阅完毕。朱祁镇才开口说道,现在京城百姓议论纷纷,都对外城的房子感兴趣,我们可以借助这股力量来推动城区改造的进程。陛下,这百姓议论如何能够推动工程进度,百姓之口又不能生钱。“朕打算建立一个叫做房地产衙门的部门,主要负责京城房屋的建设和销售,对外募集资金来建设,初始资金由内帑和国库各出资100万两。由房地产衙门和百姓签订合作建房协议,协议规定建造开始时付款二成,房子建设到一半时交四成,封顶时交三成,交房时交一成”朱祁镇说完,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还能这么玩,这皇帝的真是个老阴比啊,这不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嘛。
“陛下,这……是不是不太好啊,空手套白狼岂不是有愧圣人教诲”“这百姓能够信任这样的合作建房方式吗”“这城外的安全不必内城,房子再好来了土匪强盗都不管用啊,城内的富户未必愿意在外城买房子”“外城新建的房子虽说还不错,但是京城富户和达官贵人住的可都是深宅大院”几个大臣你一言我一语,想让朱祁镇放弃这样的方式筹钱。“诸位听我说,外城治安问题我们可以扩大京城兵马司的巡防范围来解决。百姓是不是信任,那得看我们的实际行动,宣传一定要做好,官府一定要言而有信,让老百姓放心,只要二期工作顺利开展,以后就能够无限复制,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朱祁镇说道。一番唇枪舌战以后几个内阁大臣终于同意了朱祁镇的方案。
不出所料,经过锦衣卫不断的舆论轰炸,第二期的房子不到三天便销售了一万套套房、三百座别墅。房子一套五百两,别墅一万两。首付款一下子就收到了一百六十万两,首付款就足够建造所有的房子,想到以后收到的款项都是利润,朱祁镇的心里美滋滋,八百万两抛去成本一百六十万两,还剩下六百四十万两,自己的内帑就能够分到三百二十万两。“就是前面几个皇帝加起来也没有我富裕,这以后搞研究不是更加不用担心财力了,从来就没没打过这么富裕的账”朱祁镇笑着说道。
最近专门做房屋装修的鲁大师忙的那叫一个脚不沾地,京城城外新建成了几千套屋子,房屋的装修设计全靠他带领几个徒弟没日没夜的设计,虽说有些可以设计图重复使用,但是年纪大了的鲁大师还是有些力不从心,他甚至在考虑是不是要多找几个徒弟。京城外的炼钢厂也在热火朝天的生产,一到晚上,场内灯火通明,三班倒模式已经在炼钢厂和水泥厂全面铺开。厂内的工人自然是到京城来的流民和那些失去土地的京城百姓。厂内贴着各种奋斗标语“什么你今天留下的汗水终将浇灌在你明日的成功之花上,让他绽放得更加美丽”,除了这些文绉绉的还有一些“大干快上三百天,年底回村娶翠花”。炼钢厂的工人每人月钱一两,水泥厂环境比较差一点,整天灰头土脸的,月钱多200文钱。朱祁镇从分发扬了前世从雇主那里学到的各种奋斗(加班)经验,疯狂的画大饼,什么年底发年终奖啊,做得好厂里分房子啊什么的,一群流民本来上顿不接下顿,突然有工作又包每日三餐,年底还有奖金。就这待遇,我家里的小地主见了都要流哈喇子——来自一名不愿意具名的钢铁厂工人。棚户区改造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自行车的销售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申万三已经成功在南直隶开设了三家分店,但是苦于产量有限,每家门店每个月限量出售50辆,各地富户怨声载道,毕竟我王家买到了你李家没买到你就得低我一头,在富豪们(韭菜们)的殷切期望下,朱祁镇终于决定开始扩建自行车厂,又开始大量招人,虽说还得培训,但是由于采用了生产线一样的生产流程,每人只需要声一个部件,所以上手难度几乎没有,简称有手就行!
“启禀陛下,各大工厂大招工,如火如荼,在这么下去,京城的流民不够用了”听到李求真的汇报,朱祁镇嘴里的差差点喷出来。历朝历代流民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怎么到我这儿流民不够用了……